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11期 本期3561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大明“上柱国”夏言在贵州过端午节


□姜明人


“文臣一品不时满,柱国亦不易得”。

上柱国,国之中梁砥柱。明朝仅有两人被授赠“上柱国”称号,其一为夏言(生前授赠),其二为张居正(死后追赠)。因而,夏言成为明朝三百年唯一一位生前被授赠“上柱国”称号的大臣。

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今江西省贵溪市)人 。

夏言曾两次登上大明内阁首辅高位,以政声著于世,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有大量诗词作品传世。其诗文以宏整著称,更以词曲擅名。

众所周知,心学大师王阳明在贵阳发出振聋发聩的“龙场悟道”后,于1509年底离黔赴赣。夏言则是继王阳明离开贵州之后,又一位诗行贵州的名臣。早年行经贵州的夏言,曾在清平(今凯里市炉山镇)过端午节,并留诗五首。

1517年,夏言高中进士,次年2月,太皇太后崩。在行人司行人任上,夏言奉太后遗诏出使,最远行及西南云贵诸省,“诏传天上语,节指日南程”。

虽说明初朝廷即已“取道贵州,经营云南”,而贵州亦已于1413年正式建省,但那时候的云贵等西南地区,依然还是大明的边陲(边疆),可谓极边荒服之地,且并不太平。官员出使西南,时称“苦役”(苦差事)。

尽管当时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但夏言依然志在四方,其并不以行役为苦,反而尽心于事,把仕途中第一次出使当成历练和拓宽视野,以及施展政治抱负的难得机会。

入黔后,夏言一路走,一路诗;一路结交沿途官吏,一路考察风土民情。

在入黔首站清浪卫(今镇远县一带)写下《五月一日寓清浪,次大参朱凌溪韵》,在偏桥卫(今施秉县)写下《偏桥道中》,在兴隆卫(今黄平县)写下《月潭寺》……

清平,卫县同城,是湘黔古驿道上的一大军事重镇,兵员常年较其他卫所双倍配置,最多时达9600多人。夏言出使贵州、云南,清平是必经之地。

在清平卫县过端午节,夏言写下了五首诗:《五月四日寓清平公馆,蔡霞山、李心斋宪副携酒夜过》《边塞二首》《清平道中》《过云溪洞》。

清平,是其一路黔行留下诗作最多的一站。

过清平后,夏言在平越卫(今福泉市)写下《晚次平越刘少参一庵招饮》,在龙里卫(今龙里县)写下《龙里公馆次张宪副天翊二首》,在贵阳写下《贵州提学署玉雪堂,次张合溪韵》《迎恩亭》。出贵阳后,夏言还写下《过平坝》《关索庙》《渡盘江河谣》《盘江邮壁次韵二首》等诗作。

“朱函使节南征远”。夏言一路黔行留下的近二十首诗作,均收录于其所著《桂洲集》。

1518年农历五月初四,端午节前夕,夏言抵达清平,入住清平公馆。时驻守都清(都匀、清平)的贵州布政司右参议蔡潮,与按察司副使李麟置酒邀饮。夏言因有酬唱诗《五月四日寓清平公馆,蔡霞山、李心斋宪副携酒夜过》,诗云:

明朝更酌端阳酒,今雨聊同御史台。

万里惊心逢今节,百年开口仗深杯。

风尘独领遐方使,尊爼双看老将才。

踪迹天涯未寥落,共依南斗望三台。

诗题中的“蔡霞山”,即蔡潮。蔡潮(1467-1549),字巨源,号霞山,浙江临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迁兵科给事中。历官湖广按察佥事、贵州布政司右参议、福建右参政、河南右布政使。著有《霞山集》《判义》《编次名言》《对偶菁华》等。

又,诗题中的“李心斋”,为李麟。李麟(1458-?),字仁仲,号心斋,浙江鄞县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曾任贵州按察司副使、按察使。1522年官至贵州布政使,引年归,有《心斋集》行世。

当时的清平,可以说硝烟尚未散尽,大批官军仍在善后。镇守于此的两位浙江籍官员闻夏言至,乃冒雨“携酒夜过”。文人雨夜雅集,畅谈古今,把酒吟诗作赋,好不快意。

五月初五端阳节,忙里偷闲,三人冒雨同游。在清平城附近,夏言看到蔡潮所题大字崖刻“宾服”(位于今凯里市大风洞镇)及诸多官宦所题壁间韵(位于今香炉山),诗兴大发,作《边塞二首》。

其一《清平道中见蔡少参霞山平苗后磨崕大书》:

落珠泉上停骖久,铁笔丹厓一壮哉。

“宾服”首通持节使,太平元仗济时才。

扶标日月中天并,燕勒风尘万里开。

赖有诸君能戮力,喜看干羽舞虞阶。

其二《清平喜诸公平香炉山苗功成甚伟,次壁间韵》:

炉岭兵戈有岁年,竟凭大举定穷边。

辙螳敢抗千钧压,穴鼠真成一火然。

忽见羽书驰晓阙,尽销金甲事春田。

艰危实籍英雄力,砥柱西南半壁天。

诗中流露出夏言对边疆安定后的喜悦之情。对苦撑“西南半壁天”的“老将才”“济时才”,夏言则极尽颂扬。

时兵部尚书王琼所作《叙捷疏》载“副使李麟、参议蔡潮……防禦抚捕,久著劳勚,督粮有措置之方,供军无缺乏之患。”明末史家高岱所撰《剿清平苗》亦载“副使李麟、参议蔡潮……率游兵策应。”

《明武宗实录》卷一二五载:“正德十年(1515)五月。升湖广按察司佥事蔡潮为贵州布政司右参议”。《明世宗实录》卷十二载:“嘉靖元年(1522)三月。升……贵州布政使司右参议蔡潮为福建右参政。”可见,1515年5月至1522年3月的数年间,蔡潮一直在贵州任上。

当年,蔡潮因力守清平城并督师剿抚而功,亦因“擅调官兵以致覆兵杀将”而过。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终对蔡潮作出客观评价:“炉山之功,蔡巨源为最,当日抑于谗,至今清平人犹扼腕焉!”

蔡潮是闻名天下的“大书”名家,以“善作大书,巨坊名匾”著称。今贵州凯里、岑巩、铜仁等地,以及福建、浙江多地,都留有其亲笔大书崖刻,笔力雄健,独具神韵,闻名遐迩。夏言诗题所云“平苗后磨崕大书”即为其中之一。

而李麟出生于浙江一大文化家族,与其族弟李堂并有文名,时称“二李”。《甬上耆旧诗》称其“自为童子时,作古文词辄奇伟,长益嗜学,尚论古作者,兼擅风骚”,又请老归里后,杜门掩迹,以著作自怡,“有所感,遇逸兴骏发,辄一寄之于诗,人谓其风格比诸堇山,无惭伯仲。”

万历《贵州通志》载:“副使李麟,鄞县人,正德九年(1514)任”“按察使李麟……正德十六年(1521)任”。《明词综》则载:“李麟……贵州左布政使。”可见,1514年至1522年后的数年间,李麟亦一直在贵州任上。

因为是一年一度端午节,又下雨,夏言显然并不急着赶路。在清平境内,夏言还作有诗《清平道中》《过云溪洞》。

《清平道中》诗云:

五月五日度清平,万壑千峰冒雨行。

何处渡头笳鼓竞,谁家席上管弦声。

既无竹叶开怀分,不用榴花照眼明。

去岁兹辰朝御阙,午门东宴被恩荣。

端阳佳节下雨,冒雨穿行在清平道中。夏言思及去年这个时候,自己刚高中进士,“朝御”毕,即“午门东宴”,是何等风光。而今,行走在西南边陲“万壑千峰”中,凄风苦雨,满目疮痍,一时间巨大的反差,使其感慨万千。

但黔中胜景,又使夏言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过云溪洞》诗云:

山下清溪洞口云,山风吹雨睌纷纷。

潭深实有蛟龙窟,穴暗虎疑虎豹群。

匝地垂萝烟雾合,参天稠木翠微分。

炎天赤日堪消暑,青簟银床傍酒尊。

云溪洞,原名“大空洞”,当地人则称之为“大风洞”。明正德年间,蔡潮将之命名为“云溪洞”。尽管下着雨,夏言还是进入这个“黔东名胜”游历观览了一番,写下了此诗。

由此看出,1518年的端午节,夏言在清平度过,并留下诸诗。

名贤所过,流风余韵,生色山川。

后世贵州清平、都匀两地,均塑蔡潮像,并立祠祀之。蔡潮所书“宾服”崖刻、所命名“云溪洞”,今犹存,曾一度为当地名胜。夏言所赋端阳节五首诗作,今亦存。

而嘉靖、万历等版本《贵州通志》录其诗作时,多署名“行人夏言”,今犹可见。

“明朝更酌端阳酒”,“五月五日度清平”。五百年后,重读其宏伟瑰丽、严谨整齐的清平端阳诸诗,依然可窥见一位大明首辅的早年风范。


4829-3-4.jpg

夏言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