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小茶馆走出大科学家
□文/图 田茂瑜
李政道(1926.11—),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谁能料到,这样一位在国际上赫赫有名的科学界大人物,与物理科学的缘分竟然始于贵州省湄潭县,其学术生涯最早的启蒙光源就来自于在湄潭结缘的物理学家束星北先生。湄潭的双修寺记忆了李政道仰望束星北、王淦昌教授敬佩的目光,永兴的财神庙目睹了他从事物理实验的聪明敏捷,永兴的小茶馆更是留下了他冥思苦学的勤奋身影……这些为李政道日后在物理学研究上勇攀高峰,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情得从李政道就读的第一所大学——浙江大学西迁说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躲避战乱,多所高校内迁。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著名地理与气象学家竺可桢率领学校师生一迁西天目山,二迁浙西建德县,三迁江西吉安,四迁广西宜山……为坚持办学,在战火纷飞中辗转迁徙,1940年终于落脚贵州黔北安定下来,分散在遵义、湄潭、永兴三地办学。永兴是距湄潭县城约二十公里的一个集镇,属黔北遵义到黔东铜仁的交通要塞,明万历二年(1574)就已开场兴市,万商辐辏,百货云集,是黔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这里商贾富庶,民风亦较为淳朴。1940年底,浙江大学一年级新生迁到永兴镇开始上课,当地人陆续腾出江西会馆(万寿宫)、两湖会馆(禹王宫)、四川会馆(南华宫)及欧阳曙、李氏民宅等作为浙大师生教学和住宿之需,这一用就是七年。
1943年,未满十七岁的李政道在贵阳参加了全国大学统一招生,考入浙江大学的电机系,即将到湄潭的永兴镇就读大学一年级。开学前一个月左右,李政道在朋友束慰曾介绍下,到湄潭拜访了束慰曾的叔父、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束星北。很快,李政道也认识了另一位浙大物理系的教授王淦昌。年轻的李政道对工科和理科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和束星北、王淦昌二位物理教授接触多了,逐渐了解了物理学科的意义和重要性,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浙大物理系有好几位教授的办公室和期刊书籍阅览室等都设在湄潭县城的双修寺,这年8月的大部分时间,李政道常盘桓在双修寺默默观察和记忆。慧眼识英才的束星北教授发现了李政道的数理天才,建议他改读物理系。这样,开学后李政道顺理成章的成为浙江大学物理系的一员,随浙大一年级新生在永兴镇安居就读。当时浙大物理系的学生很少,物理系的课程并在化工系上,所以事实上,李政道在浙大一年级上的是化工系的课。唯一不同的是,每过一两个星期束星北就会从湄潭专程到永兴待上一天,和物理系的同学讨论。每次束星北到永兴,李政道算得上是唯一的学生,而他们的讨论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在这样悉心的一对一的启迪和引导下,李政道建立了对物理学的整体认知,对学习研究物理充满了憧憬和自信。他抛除杂念,潜心学习,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里,永兴的小茶馆就此留下了他刻苦研读的勤奋身影。
永兴的浙大化学物理实验室设在财神庙。李政道和部分同学居住在两湖会馆(禹王宫)内。他们的宿舍,临窗钉两层一尺宽的木板,上层是桌面,下层算抽屉,每人隔一段,就是自己的“书桌”。一人一盏小油灯,定期去领灯芯和桐油,晚上自习用。部分灯芯是用数根细条棉线编织缠绑的,为了节约桐油量,有的同学还把灯芯一分为二,晚上谈论事情或洗脸洗脚的时候只用半股灯芯,有微弱灯光照明,勉强看得清即可,惟有看书读报写作业才舍得用完整的灯芯照亮屋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同学们仍然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李政道和同学们发现,永兴镇上的一街八巷散落着不少当地人开办的茶馆,茶馆内有桌有椅有香茶,不但照明有保障,冬天取暖也不成问题。于是,茶馆成为浙大学生读书学习的好去处。
那时的永兴老茶馆,几盏六角桐油灯泛着黑黄色的光,与灰色老虎灶里的炉火交相辉映,天南海北进茶馆的人竟生出家一般温暖舒适的感觉。茶馆里有竹篾编制的躺椅、长而略宽的农村“杀猪”凳、四平八稳的大方桌。穿长衫的茶客们坐在竹躺椅上,偶尔砸一口浓淡相宜的茶水,抽一口浓烈刺鼻的叶子烟。或口吐飞沫地嗑瓜子,瓜壳掉在唇边摇摇欲坠;或忘乎所以地侃大山,脏话飞奔处痛快淋漓。茶老板则提着水壶,在堂中转来转去添茶倒水,吆喝收钱服务几不误。饶是这样嘈杂的环境,也并不能影响李政道光临茶馆的兴趣。他抱着书本走进喧嚣的茶馆,寻一处稍微僻静的角落坐下,拿出随身携带的书籍、纸、笔摊在桌上,随口叫热情的茶老板泡上一杯物美价廉的湄潭本地茶,在氤氲的茶香中静下心来,独自沉浸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中去。
“我在浙大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物理实验是在破庙里做的,教室和宿舍就在两个会馆里。白天到茶馆里看书做习题,泡上一杯茶,目的是买一个座位,茶馆再闹也不管。”
——李政道
学习的时光溜得飞快,转眼到了1945年春天,日军的太阳旗还没有在神州大地倒下,日寇困兽犹斗,铤而走险,贵阳告急,民众人心惶惶,永兴的浙江大学正常教学无形中停滞下来。束星北考虑到自己在重庆研制抗战急需的雷达,没有时间亲自指导李政道的学业。于是,经束星北推荐,李政道转投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经吴大猷帮忙,插班读物理系二年级,一年后,经吴大猷的破格举荐,被保送到美国深造。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攀上了科学的高峰。
这个从小茶馆里走出来的大科学家,虽然功成名就,多年后忆及往事,仍然对在永兴茶馆学习的场景记忆犹新,让他更加念念不忘的是恩师束星北教授对他的启蒙和栽培。1972年,李政道赴美后首次重返故国,写信给束星北,鸣谢恩师说:“先生当年在永兴、湄潭时的教导,历历在念,而我的物理基础都是在浙大一年所建,此后的成就,归源都是受先生之益。”
翻新后的永兴古镇茶楼一角
(湄潭县政协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