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395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登临悬空寺


□王南海


来北岳恒山,必登悬空寺。

我们的车子出了浑源县城,开始进山,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云朵在山边流连,衬得山峦气势磅礴。有一大片云,恰好停在两山之间的垭口处,似是两山之间一座桥,显得极为奇妙。

悬空寺坐落在恒山翠屏峰的半山峭壁间,与主峰天峰岭东西对峙,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无从想象,在千年之前,在悬崖绝壁之上,古人就能够建造如此精美的寺庙,不由不让人敬服古人的智慧和能力。

走进悬空寺,可以看到寺庙像是一幅壁画一般,牢牢地嵌在山体之上,支撑它们的是仅仅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据说,真正的重心支撑是在坚硬的岩石里,这是一种十分巧妙的力学原理,借岩石为暗托,凿洞插梁为基,通过梁柱上下相嵌,让廊栏左右相连,形成建在半空中的一组木结构建筑群。人们如此形容悬空寺:“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沿着石阶向上,登临悬空寺。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木楼梯极窄,只容一个人通行,回廊更是不到一米,围栏很低,在上面需要紧紧地靠着里侧行走。“如果此刻突然吹来一阵大风,弄不好就会被刮下去。”这样想着,心里就更添一份紧张,不由让人想到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陡峭的楼梯,巍峨的庙宇,就这样牢牢盘踞在山腰处,千年来任凭风吹雨淋,也纹丝不动。李白曾来到这里,在悬空寺正下方留下“壮观”两个大字。

庙宇之下就是悬崖绝壁,走在上面的人无不小心翼翼。可是,当停稳脚步,向外张望时,又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匠心。悬空寺的整体建筑风格非常华美,黄色与绿色的琉璃相映生辉,红色的殿堂里供奉着各种神像,木制的走廊迂回相连,山风吹过,令人飘飘然宛若登临仙境,难怪走遍天下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都盛赞这里为“天下巨观”。想来,如果在天地融合之佛殿里静修佛法,一定能比在别处更快地顿悟吧。

悬空寺有三部分,分别是禅院和南北二楼,包括大小殿阁40余间,建筑奇绝,小巧玲珑,寺内不仅供奉佛像,也供奉道家和儒家的神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三教合一”的寺院。走进小小的殿堂,神像神色各异,庄严古朴,令人肃然起敬。悬空寺的琉璃瓦极为漂亮,上面雕刻着精细的龙头,即使历经千年岁月的沧桑,依然闪亮如初。阁楼上的小兽,昂首挺立,与龙头朝着相同的方向。中国古典建筑的巧夺天工美,就这么内敛又含蓄地绽放在这寺庙之上。

古往今来,无数人曾经登临过这半空中的楼阁,木制的地方早已被磨得光亮无比,即使之前已在上面加了铁皮做保护,也已被磨得光可鉴人。行走于其上,大多数时候需要手脚并用,才能保证身体的平衡。更让人不由得惊叹,千年前的工匠在修建悬空寺时,用了多少巧思,又花费了怎样的气力。

清代邓克劭云:“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一湾岩半月,半壁画中禅。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悬空寺,我国古代建筑的顶尖之作,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此生仅为此寺,也必来山西一次。


4782-4-3悬空寺.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