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379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这个夏天,“村BA”“村超”等植根于黔东南的“宝藏运动”大放异彩,让贵州火爆出圈,也找到了一条适宜本省乡村全面振兴的“阳光大道”。乘着这股东风,黔东南州剑河县优秀的旅游资源也为更多人“慧眼识珠”:这里有贵州三大天然温泉之首——“苗疆圣水”剑河温泉,这里有等你五亿年的贵州第1颗“金钉子”八郎寒武纪古生物化石遗址,这里有88米高的苗族美神雕像——“仰阿莎”女神像,这里有堪称世界一绝的“绣中绝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剑河锡绣,这里有被誉为中华民族“原始舞蹈活化石”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鼓舞,这里被称为“少数民族情歌之乡”,有苗族多声部民歌、苗族飞歌,有丰富多彩、传承千年的民族节日,还有以酸汤鱼为代表的民族特色美食。

这个夏天,欣赏完体育盛事后,就请到剑河来,感受一次品美食、游美景、赏民俗的惬意之旅。


在剑河,邂逅“仰阿莎”


剑河温泉:剑河温泉是国内著名的氡硫温泉,日涌水量2200吨,水性温热,泉水晶莹清澈,水温常年保持在30-50℃之间。根据中科院地化所的检测报告,剑河温泉富含氡、硫、锂、铁、钙等元素,其中氡含量1.99赫/升,硫含量为2.65毫克/升,已达到我国《矿泉分类法》规定的优质氡硫泉标准,为国内稀有的氡硫温泉,其理化指标与法国著名的维琪温泉相似,有消毒、去疾、健肤之功效,对人体有显著的保健治疗作用,自古享有“苗疆圣水”之美誉。

八郎古生物化石景区:位于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距县城5公里,这里“钉”着世界第69颗、中国第11颗、贵州第1颗“金钉子”。“金钉子”是指地球在46亿年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非常多的重大环境变化,并在很多地方留下了演变的地质遗迹,通过找到这些重要地质遗迹剖面所处的标准地质位置就能找到地球演化历史的转折点,具有全球唯一性。

八郎生物群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国际地位,被誉为“震惊全球的发现”“研究生物进化的金钥匙”。在八郎坡上,保存有两个不同时期的两大世界级生物群和一条世界级寒武中下统界线剖面,在地球上是独一无二的,被称为“地球生命的摇篮”。

“仰阿莎”雕像:坐落于剑河县仰阿莎湖畔,高88米,其中底座高22米,人像身高66米,构思取自于当地苗族节日“二月二”和“六月六”,有着苗族传统文化寓意。2019年,在世界纪录认证官的见证下,雕像荣获“世界最大苗族女神雕像”的世界纪录。

“仰阿莎”被苗族人民奉为美神,象征着苗族人民对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生命的赞叹。如今,剑河县境内还能找到传说中“仰阿莎”出生的水井、沐浴的温泉及畅游的湖泊。2008年,“仰阿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雕像是剑河优秀的“仰阿莎”民族文化、“仰阿莎”文化旅游形象的具象体现。

水鼓舞:苗族水鼓舞发源于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大稿午村,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其特有的水与鼓结合的表现形式在我国绝无仅有,被誉为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2015年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鼓舞是苗族人民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与村寨平安的一种群体性舞蹈。表演时,男人身着女式衣裙、头戴斗笠、倒披蓑衣,赤足在水中,由祭师领舞,众人辅以夸张的肢体动作,随鼓而舞,水花四溅,少女们则身着盛装在岸边高唱飞歌助兴。舞风和鼓韵振奋人心,给观众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

剑河锡绣:锡绣是贵州省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特殊工艺,主要分布于剑河县境内南寨、敏洞、观么等乡镇一带的苗族村寨,是县境内十二种苗族服饰中最独特的一种。之所以特殊,是因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发现与它一样的刺绣方式——用金属锡来大面积装点服饰。从表象上看,锡绣服饰制品端庄古朴的特点至今仍遗存着春秋战国时期武士戎装的甲胄之风。

锡绣工艺大致由三个环节组成,先要织染底布,然后进行挑花,最后再以锡代线进行绣制。其中最让各项手艺无法匹敌的,就是以金属锡来绣制。而想要让金属变成和丝线一样能够拿来刺绣,中间程序也十分复杂。一套完整的锡绣服饰需要2到3年时间方能完成,具有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

苗族多声部情歌:流传于台江、剑河,曲调悠扬,旋律低回婉转,强弱变化明显,娓娓动听,令人神往,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百花园的一枝奇葩。演唱者善于使用颤音表现对情人的浓浓爱意,歌唱中有的句段用真嗓,有的句段用假嗓,随着情感的变化假嗓与颤音并用,声音变化自然和谐,长音和下滑音使用较多,形成风格独特的曲调,是苗族厚重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声乐技巧要求高,演唱难度大,演唱方法之独特在世界民歌中独树一帜。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飞歌:流传于剑河县革东镇和岑松镇、台江县施洞镇一带。因苗族没有文字记载,其起源时间已经无法考证。飞歌的高音部分全部使用真嗓发音,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曲调明快,穿透力强,有很强的感染力,唱起来声振山谷,声透数里。演唱场合不拘一格,可在酒场上唱,可在“游方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上唱,也可在山涧田野忙农活或是游玩时演唱。

民族节日: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以节日为载体,集中展现绚丽多姿的民族歌舞、特色鲜明的民族建筑、精华荟萃的历史文物、精美繁多的民族民间工艺、艳丽缤纷的民族服饰等,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成为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剑河县的少数民族以苗族和侗族为主,可谓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主要包括苗年(一般在收获季节以后,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龙船节(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四月八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纪念苗族英雄亚宜的传统节日)、吃新节(每年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抽穗时,节期为二至五天)、芦笙节(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或三月或七月举行,持续四五天时间)、花山节(每年的日期不定)、活路节(每年除夕日至正月上旬逢戊日的第二天举行)、林王节(每年六月辰日是纪念侗族英雄林宽的节日)、祭牛神节(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祭牛神),等等。

苗家酸汤鱼:贵州十大名菜之一。苗家常言:“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酸食尤以酸汤鱼为最佳,味美爽口。解油腻、健胃、生津、解暑、美容、养颜,老少皆宜,广合城乡,食者皆赞不绝口。


 (整理:万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