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199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9-02

编者按

  8月29日至9月2日,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朱小丹率队的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赴黔考察团一行,先后走进贵安新区、黔南州、黔东南州开展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来自16个国家的22位海外侨胞代表通过身临其境,深刻感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亦对同心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饱含信心和期待。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海外侨胞走进多彩贵州”栏目,陆续刊发侨胞代表贵州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敬请关注。


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朱培华:


要用艺术创作讲好“贵州故事”


□本报记者 田锦凡 见习记者 陈曦


  “我之前没到过贵州,这次学习之旅、收获之旅、感动之旅、责任之旅,真是不虚此行!”谈及难得的贵州之行,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朱培华颇显激动地说。

  与考察团其他成员一样,最令其印象深刻的当属贵州人民历经艰辛奋斗取得的脱贫攻坚巨大成就。全省66个贫困县“摘帽”,923万贫困人口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朱培华对这些数据已如数家珍。

  “数字背后是多少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的日常,又有多少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故事,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之后无法不被触动。”朱培华说,参观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他遂在记事本里写下一句话:“厉害了!我的国,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感恩党的好政策,当地移民群众持续传唱一心向党、“朵朵向阳朵朵红”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身为著名旅欧作曲家,朱培华被优美的曲调所感染,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在文化长廊里欢唱的居民中间。

  曾师从“人民音乐家”施光南,30多年前携妻远赴卢森堡创业;2013年响应“浙商回归”号召,将工作重心转回国内,欧洲杭州总商会会长朱培华对音乐艺术的情愫从未改变。感念“祖国拥有音乐茁壮成长的土壤”,他所创作品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那一片红土地》《劳动托起中国梦》《故乡的莲》等脍炙人口的“新时代红歌”,热情抒发着对祖国及家乡的深深爱恋。

  “《好花红》民歌才短短几句,没有高深的作曲技巧,但是越听越好听、越唱越起劲,这就是艺术精品、精品艺术。”朱培华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动心,而音乐动听才能动心。《好花红》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与洋溢在移民群众脸上的朴实笑容交相辉映,令人动心。

  艺术情怀,时代担当。朱培华表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形成一片独具特色的“歌舞海洋”;尤其是各地广为传唱的传统民歌,内涵深厚、寓意深刻,凝聚着民族民间的集体智慧,使其对“音乐要为时代讴歌、为人民服务”有了更深入理解。考察期间,他时常思考如何利用自身专业特长讲好“贵州故事”,并在与布依、苗、侗等少数民族群众的交流中不断获得启迪。

  为把此番所见所闻的贵州好山好水、“好声音”传到海外,朱培华已计划回程后适时组织召开当地音乐圈、资深媒体的朋友见面会,向外国友人讲述中国各级党委、政府如何带领广大老百姓脱贫致富。

  “希望经常有机会到贵州来,深入了解这片神秘土地上的民族文化。”朱培华满怀期许地说,就像谈恋爱一样,通过相识、熟悉、相知的过程,相信自己一定能为贵州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悠悠家国情,拳拳赤子心。“祝福贵州,好花更红!”朱培华用略带旋律感的语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