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因何成了第一人称
中国各地方言土语里,“老子”常是第一人称。许多人以为这个称谓很不雅,其实不然。自称老子不仅仅是现代人的专利,而是古已有之。
众所周知,老子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位,乃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尊他为太上老君。老子因何被称为“老子”呢?“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对人的尊称,类似于夫子、先生。诸子百家里多以姓氏加“子”来命名,像孔子、孟子、孙子、庄子等。老子姓李名耳,也有人说他叫老聃,因而人称老子。
老子作为称谓,一开始则是老年人的自称,类似于老夫。《后汉书·逸民传·韩康》:“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晋书·庾亮传》:“老子於此处兴复不浅。”在这两本史书里,韩康和庾亮分别自称老子。苏轼《青玉案》词云“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辛弃疾《水调歌头》词云“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苏、辛写词时年纪都很大,故自称老子。古典小说里这种用法也屡见不鲜。
从老年人自称,老子又有了泛指老年人的意思。《江表传》里有:“足以惊骇老子(指曹操)否?”白居易也有《晚起闲行》诗曰:“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
老子也是父亲的俗称,见于《宋书》和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老子的这几层含义互相影响,才有了今天的第一人称称谓。
(万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