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作品讲好 “困牛山百壮士”英雄故事
——访省政协委员刘学文
人物名片
刘学文 省政协委员、贵商总会天下贵州人活动组委会秘书长
□本报记者 王吟
“‘困牛山百壮士’的英雄壮举是革命先烈在贵州留给我们鲜红的历史传奇和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始终熊熊燃烧着不灭的红色火种,矗立起一座信仰的丰碑。深度挖掘‘困牛山百壮士’的英雄事迹,应列为贵州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一项文化工程。”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贵商总会天下贵州人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刘学文将目光投向了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上。
刘学文委员介绍,1934年8月,红六军团离开湘赣根据地开始西征。当进入贵州石阡境内时,部队陷入国民党24个团的包围中。为保证红六军团主力顺利南撤,粉碎敌军的围追堵截,十八师师长龙云带领五十二团800多名战士,将敌人引诱到军团主力转移的相反方向——困牛山一带,打响了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困牛山战斗,见红军不打穿百姓衣服的人,狡猾的敌人裹挟当地老百姓走在前面做挡箭牌。终因寡不敌众,红军损失惨重,背后是敌军,眼前是悬崖,四面围堵,进退两难,剩下的百余名红军战士宁死不当俘虏,宁死不伤百姓,毅然折断枪支,纵身扑向悬崖,用他们年轻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长征路上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壮举。
“近年来,‘困牛山百壮士’的英雄事迹通过省内外媒体的报道,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但是力度还不够。”刘学文委员指出,为了让“困牛山百壮士”的红军精神广为人知,需要站在更高起点上,精心策划、多方发力,才能把“困牛山百壮士”的英雄事迹推向全国。
为此,在今年省两会上,刘学文委员提交了《用艺术作品讲好“困牛山百壮士”英雄故事的建议》的提案。他建议,我省应邀请全国有影响力的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一部反映“困牛山百壮士”英雄事迹的报告文学,组织拍摄一部高质量的电视纪录片,组织拍摄一部优秀的电影(或电视连续剧),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读者和观众,让波澜壮阔的英雄事迹抵达人心,使读者和观众在情感上同频共振,真正让这段英雄历史“立”起来,让这些英雄人物“活”起来。
刘学文委员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全国著名的党史专家、军事专家对“困牛山百壮士”的英雄事迹进行深度挖掘,对“困牛山精神”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编写一本《困牛山精神读本》,在全省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高校和中小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掀起学习“困牛山精神”的热潮,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落到实处。把讲好“困牛山百壮士”的英雄故事与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让群众在游览中潜移默化地感受革命历史的温度,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将挖掘梳理、修缮保护、线路规划、景点打造、文创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环节统筹推进,打造出一个新的红色旅游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