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99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8-20

郑板桥画石

  

□胡文洲

 

  石头,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坚定、永恒、不变之意,所以有“海枯石烂”等喻石之语。在近古时代,石以丑、雄而进入文人审美视野。郑板桥对历史上画石的著名画家及其审美情趣进行了总结,郑板桥认为:“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板桥画石,继承了东坡的精神,进一步使石之丑变成雄,使石之丑进而转为石中之秀。

  板桥画石,十分重视石之形象的丰富性,譬如写文章一样。板桥绘画深得石涛的精髓,“画石亦然,有横块、有竖块,有方块,有圆缺,有欹斜侧块。”

  扬州市博物馆所珍藏板桥的《柱石图》,极尽石的雄奇,另一幅《竹石图》,其中的石块以欹斜侧势,显现出石之坚及冲天之势。台北国泰美术馆所珍藏郑板桥的《竹石图》,则表现了石之雄奇,险峭之美,其皱纹粗壮,楞角分明有力。北京故宫博物馆中所珍藏的板桥的《竹石图》,其中石壁以险峭取胜,题字有石刻的古趣,配以萧萧秀竹,则整幅画面表现出一种中和之美:古奥与时尚,刚健与秀美,枯劲与生动,无生命也有生命,人为与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另外还有一幅写石的挺拔直立以象征人格刚正不阿的《水墨石图》,把石的坚直意蕴充分地展示出来。画中的题诗,更丰富了欣赏者的艺术想象力,诗云:“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陶元亮,即大诗人陶渊明。他因为不满官场黑暗,所以弃官归隐。他有名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板桥的这幅画就是取了傲视权贵之意,用石抒写胸中不屈的倔强之气。

  板桥的墨石,还有一种傲然抗拒王候之气,他在一幅《柱石图》的题识中写到:“老骨苍寒起厚坤,巍然直拟泰山尊,千秋纵有秦皇帝,不敢鞭他下海门。”秦始皇鞭石下海作桥,事见《三齐经纪略》。当年秦始皇想渡海观看太阳升起之处,神人则驱石赶海,为秦始皇铺路。石行走不快,神人愤怒,则用鞭打,石都流血。板桥画石,通过这个典故,表现了一种抗拒皇权的精神。

  板桥画石,始终有一个主题,就是惯看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以一种超然心态审视世事的兴衰。在一幅《石轴》图中,板桥题道:“顽然一块石,卧此苔阶碧,雨露亦不知,霜雪亦不识。园林几盛衰,花树几更易,但问石先生,先生俱记得。”

  无知无识的顽石,以其默然不动的情怀,审察人世间兴衰更替。实际上是板桥对翻云覆雨的世间凡人的评判,也是板桥保持自己个性、人格的一种深沉的、成熟的表现,更是不为世间浮华所诱惑而且坚持自己一贯人生理想的表现。石之“介”,即表现为石之中正,石之坚贞。板桥移情“竹石”,自称“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这正是板桥的人格与竹石的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