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954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6-04

玉碗盛来琥珀光

  

□仇士鹏

 

  前些日子,在美团上看到一道菜,名为伤心凉粉。不禁有些奇怪。很多菜名都是寓意着美好的祝愿,比如龙凤呈祥,为什么它却用伤心这带着悲伤色彩的词语呢?

  上网一查,原来这是当时住在四川的广东客家人思念家乡时所做的凉粉,因思念而伤心,所以这凉粉也就有了伤心之名。

  我点了一份,想尝尝这份“伤心”的味道。拿到手后,却倒吸一口凉气。

  凉粉上盖满了厚厚的辣椒,摆出火焰山的造型。汤的主体是辣椒油,兑着醋,黑得发亮,只在最上层显出深沉的殷红。原本洁白晶莹的凉粉像是染上一层颜色,同时透出微红色的油光。一股浓烈的麻辣辛香扑面而来,让舌头立刻有些躁动不安,已经预见了将会承受的辣意,所以提前分泌出唾液想要稀释它。

  可这几乎没用,在满嘴的辣椒和蒜泥的攻势下,所有抵抗都显得徒劳。它们在口中一呼百应,所有的味蕾都兴奋异常。等我大汗淋漓地吃完,整个眼睛都发红了,还有一层浅浅的泪光在睫毛间闪烁着。整个身体都像被点燃了,若是呼气再猛一点,可能就能喷出火来。望着镜子里的自己,就像是因为什么伤心事在痛苦一样,不禁莞尔一笑,这是伤心凉粉的另一种解释吧。

  我一直很喜欢吃凉粉,如果夏天不吃凉粉,那么这个夏天就会少了一种滋味。

  那洁白的颜色,果冻一般的质地,用滑腻与弹性的口感向人们展示着纯白无瑕的含义。上面撒着一层辣椒,宛若女子戴着一朵造型奇丽的花,显出热辣而张扬的娇艳。凝脂般的肌肤上流过酱黄色的汁液,这不就是最健康的小麦般的肤色吗,失去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纯净,却更接地气,勾得人食指大动。

  网上卖的凉粉多是横着切片的,而我们家一般喜欢切成细条状,不需要多加咀嚼,就可以直接咽下去,让清爽一步到胃,而姗姗来迟的调料则不急不慢地将香气扩散开来,浸润到记忆之中,留给印象去回味。这样的享受,独属于夏天。

  我家没人会做凉粉,但邻居家的王大姐会做。她的丈夫走得早,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因为没文化,只有靠卖凉粉为生。每天早出晚归,白发一簇簇地往外冒。她家孩子放学之后会去摊位旁写作业,写完了便帮忙一起吆喝着卖凉粉。那稚嫩而纯净的声音总会在路人的心中深深地挠上一下,于是凉粉很快就能卖出去。

  她家的凉粉很白,很亮,极有弹性。王大姐说,她就是靠着卖凉粉养家糊口,所以她做的凉粉货真价实,该花的成本,该出的力气,一样都不少。她家的凉粉很受欢迎,一天可以卖上百份,从此,生活慢慢地得到了改善,还买了电脑、智能手机,弄上了二维码收款,生意蒸蒸日上。

  平日里最常见的是白色的凉粉,但其实凉粉还有别的花色。比如,用苋菜做出的红色凉粉,显出西瓜般的颜色,看上去便觉得清爽解渴。

  前些年我去重庆旅游,在那里尝到了有“中华名小吃”称号的臭凉粉——因为它是用臭黄荆叶做的,所以名为臭凉粉。实际上其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翡翠凉粉。颜色碧绿,晶莹透亮,仿佛浓缩了整个夏季的深情。尝一口,素雅清爽,似是一阵风穿越了茂密的森林,裹挟着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叩开唇齿,抵达味蕾的怀中,兀自缱绻,让人不禁有翩然欲仙之感。据说臭凉粉已经被列为重庆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成了一张绿意盎然的城市名片。凉粉,以舌尖上的滋味重新定义了一个城市的夏天。

  如今,卖凉粉的摊位越来越少,但凉粉依旧美味如初,每一口都让人感到童年的苏醒与回归。这份不变的滋味里,有一代代手艺人的坚守与传承,有他们朴实而单纯的心灵,也有城市文化饱含深情的一声轻叹,沿着微风,落往属于夏日的葳蕤与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