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首登国际鸡尾酒舞台——
助力白酒国际化 促全球文化交融
□戴世锦
你大概不曾想到,用茅台调制鸡尾酒,近年已成为国际调酒界的一股热潮。如今,这股热潮在一场全球覆盖面最广、最高规格、最高水准的世界调酒大赛中再掀波澜,展示贵州茅台酒历久弥新、多样的现代魅力。
11月4日至7日,国际调酒师协会(IBA)2019年会暨第68届世界杯国际调酒师大赛在四川成都举行。茅台等8款中国白酒,借助近90名调酒赛事冠军及顶级选手的最强创意,首次亮相这场延续了67届的调酒界“奥林匹克大赛”。
4日晚,第68届IBA年会“茅台之夜”暨欢迎晚宴,率先开启世界杯国际调酒大赛“中国名酒之夜”。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张志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国际调酒师协会代理会长Giorgio Fadda,茅台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卓玛才让等现身会场;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酒师协会会长、秘书长及400多位国外嘉宾,品尝茅台美酒的东方韵味,了解历史悠久的茅台文化。
促国内外酒类流通
“IBA创立于1951年,同一年国营茅台酒厂成立。”通过卓玛才让的致辞,嘉宾了解到IBA与茅台酒厂不仅“同龄”,在各自领域也取得了不凡成就。
“茅台成长于贵州北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深受独特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浸润与滋养,在上千年的白酒发展历程中,形成具有地域特征、企业特色的酿造文化,支撑着茅台从中国西南边陲小镇走向全球化的广阔舞台。与此同时,IBA也成为全球调酒业最高专业水平的象征。”卓玛才让说。
2015年,在贵阳举办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奖赛上,调酒大师别出心裁用茅台调制鸡尾酒,引起业界惊叹,由此开启了茅台鸡尾酒在全球的巡演。
“在茅台走向美国旧金山、德国汉堡、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悉尼、智利圣地亚哥、东非坦桑尼亚等地的品牌推介活动中,茅台鸡尾酒屡屡成为中西方酒文化交融的媒介,通过全新载体把中华文化推介到更广阔的消费群体中,引发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卓玛才让说。
其实,茅台酒近些年一直都与国际顶尖的调酒师合作,探索茅台鸡尾酒的种种可能性。历经沉淀,现已相当成熟。
在巴黎鸡尾酒&烈酒沙龙(Cocktails Spirits Paris)上,茅台酒携各种精心调配的鸡尾酒受邀出席,与古巴Havana Club(哈瓦纳俱乐部)朗姆酒、波兰Wyborowa(维波罗瓦)伏特加等知名烈酒并肩。
一家位于巴黎美丽城街区的地下酒吧老板艾琳娜·施密特(Elena Schmit)说:“顾客初尝白酒时,会觉得口感刺激且怪异;而一旦混合到鸡尾酒中,他们就会爱上这种味道。人们喜欢尝试新口味,没尝过的味道总是很新奇。”
据了解,全球知名媒体BBC旗下商业美食刊物长篇大赞茅台成为东欧的焦点。在英国伦敦塔桥南岸,“白酒鸡尾酒”酒吧的出现,正是全球酒文化交融的集中体现。
“今天,包括茅台在内的中国白酒,正以更快的步伐走向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酒类爱好者的喜爱。而世界各国的不同酒种,也大量涌入中国。在这个融合过程中,鸡尾酒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把不同的产品、风味、文化艺术性地调和在一起,让白酒散发更强烈的时尚魅力,让中国消费者体验到了世界各个酒种的独特风味。”王新国说。
助力白酒国际化
来自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白酒出口总量达1721万升、同比增长3.86%,出口金额约为6.55亿美元、同比增长39.36%,白酒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影响,均呈现出持续提升的态势。
茅台作为较早开拓国际市场的白酒企业之一,目前已发展106家海外经销商,覆盖5大洲的67个国家、地区及全球重要免税口岸。
适逢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时机,茅台清醒认识到在国际化进程开拓中,还需向知名跨国酒企学习。“面对全球贸易格局变迁带来的冲击,我们一直努力向世界学习,充分发掘文化的力量和价值,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全面提升中国白酒的核心竞争力。”卓玛才让说。
业界人士认为,白酒国际化发展面临消费引导、品质创新等现实挑战,只有让国外消费者进一步认同白酒的品质、风味,白酒才能真正成为国际市场主流酒种。此次茅台与多家兄弟酒企携手参加世界杯国际调酒大赛,正是借助国际舞台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参与全球酒业竞争。
“我们有很强的专业性,每年大会的参会者也都有非常充实、新颖的体验。”Giorgio Fadda表示,大会是行业成果展示、沟通的良好平台。
现场,不少外国调酒师迫不及待地拿起茅台酒仔细端详并品味。“Fabbri 1905”的CEO Nicola Fabbri,早在20年前就喝过茅台。他说,初尝茅台酒感觉与意大利的一种白酒非常像,但茅台有自己的特色,“我去过很多国家旅游,都没品尝到茅台这种口味,感觉茅台是中国白酒中最好的”。
对于茅台国际化,Nicola Fabbri建议需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大使,比如调酒师。“因为国外消费者不了解中国白酒口味,最开始直接喝可能不太喜欢;但通过鸡尾酒这种最合适的方式,就会慢慢喜欢这种口味,并了解白酒文化。”他以自己生产的樱桃酒为例,20年前去中国没人喜欢,通过品牌大使及鸡尾酒配方,让更多人接受,“品牌大使除了介绍酒的配方,还会分享酒的文化”。
“Fabbri 1905”中国品牌大使段伟光建议,白酒国际化可考虑餐饮搭配定位,比如餐前、餐中、餐后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外国消费者最初是通过鸡尾酒的形式尝试白酒,慢慢也愿意直接畅饮白酒之醇。坦桑尼亚的Nathan Tibaigana品尝由茅台酒、马蒂尼卢素等调制的“熊猫遇见朋友”鸡尾酒后,便倾向于直接喝茅台酒,“因为酒味更香,尝起来更醇”。
位于北京胡同里、外国人开的“首都酒坊”所有人之一西蒙·丹格(Simon Dang)说:“许多走进我们酒吧说不喝白酒的顾客,尝试茅台鸡尾酒后都爱上白酒了。仅一夜时间,超过九成顾客都改变了对中国白酒的最初看法。”
支持全球文化交融
“酒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即便我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但一杯美酒,总能让大家敞开心扉、坦诚相见。”如同王新国致辞,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离不开“文化”这个核心动力。茅台推动“文化茅台·多彩贵州”走向全球,正通过文化这座重要桥梁,加深茅台、贵州与世界的相互认同。
在“茅台之夜”晚宴上,来自多彩贵州的特色歌舞、芦笙演奏、口技等,引起现场国外观众极大兴趣,纷纷拍照留念。
从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到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再到中国茅台,蒸馏酒是人类与大自然携手创造的文明精粹。卓玛才让认为,越是卓越的酒文化,越应是全球共享的财富。相信正是基于这种文化交融,IBA年会才会选择增加将中国白酒作为鸡尾酒调制基酒。
“两千年前的大唐盛世,欧亚酿酒文化就在丝绸之路相遇并一见钟情;两千年后的今天,文化交融应该有更加深邃表达的语言。茅台作为全球文化交融的坚定支持者,期望中西方酒文化交融能为大家带来中西方酒类产品更加丰富的体验。”卓玛才让说。
茅台高层已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茅台酒在国内的效益远超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之所以还要走出去,更多是为了文化交流、特别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以“文化茅台”推动品牌全球化战略,为全球商业环境下的“中国制造”提供一份茅台案例。正如现场大屏显示的主题词——“中国茅台,香飘世界”,茅台正以不同形式致力走向国际市场。
据悉,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近400名与白酒相关的外宾,将聚首商讨白酒国际化发展策略,发布对中国白酒的权威研究成果。
外国调酒师仔细研究茅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