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货少年到资本大鳄,他的经历堪称传奇
张磊的投资人生
□钱童心
在“全美最美校园”的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门口,有一条叫做HillhouseAvenue的小径,因秋天时常铺满簌簌作响的金色落叶,被狄更斯、马克·吐温誉为“全美最美小路”。
2005年,一名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取了Hillhouse之名,用2000万美元启动资金创立了一家名为高瓴资本的投资公司。如今,高瓴资本管理资金规模已逾600亿美元,那位低调的中国人身家亦超过170亿元人民币,在2017年胡润富豪榜上位列第179。他就是高瓴资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磊。
遥望大洋彼岸,张磊代表着中国新兴企业家阶层。他曾与马克·扎克伯格、杰夫·贝索斯等全球科技大亨坐而论道,也投资了包括Airbnb、Uber在内的美国科技公司。
神秘男子
因张磊低调,高瓴资本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给人一种“神秘”形象,他也因此被称为“意外发现金矿的神秘男子”。
不过,2017年高瓴资本以68亿美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百丽国际控股集团并将其退市后,张磊开始进入公众视线。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上海交大高金论坛等多个场合,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经验。
在2018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高瓴资本主办了一场“新时代的数字经济”分论坛,张磊邀来马化腾、李彦宏作为对话嘉宾。那天,他接连转战主客场之间,一人分饰主持、演讲嘉宾等多个角色,忙得不亦乐乎。
文质彬彬的张磊有一脸书生相,戴一副黑框眼镜,个子不高,穿梭在人群中可能不会引起注意。他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家境极其一般,7岁就利用暑假时间,在家附近的火车站摆一排小凳子,把连环画、书租给候车旅客看;高中毕业时,他的生意扩大了,不仅转手倒卖杂志,还卖矿泉水、方便面、腊肠等;到上大学前,他已赚得800元学费。
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张磊想去国外攻读研究生,便报考耶鲁大学并获得奖学金。他开玩笑说,申请耶鲁的唯一理由就是能提供奖学金。不过,耶鲁仅提供一年奖学金,而整个研究生学业持续3年,因此张磊必须找工作。
他的求职道路并不顺利,很多面试仅通过一轮就杳无音信。就在濒临绝望时,他幸运地在耶鲁投资办公室找到了一份实习生的工作。该办公室是掌管耶鲁捐赠基金的机构,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被美国投资界奉为“教父级”人物。
史文森掌管耶鲁捐赠基金长达20余年,基金年均净收益率超过16%。而张磊的到来,在史文森身上产生了化学反应。这位传奇投资人非常欣赏张磊的真挚,于是教给他各种投资技巧。
2005年,张磊决心回国创业。史文森是首个支持他的人,还给了他2000万美元,用于投资中国新兴公司。无疑,史文森对张磊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至今仍奉行恩师的投资理念——坚持价值投资。
重仓中国
回国时,张磊就抱着“中国必将雄起”的信念。彼时整个国家焕发勃勃生机,似乎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成为亿万富翁;国内确实也涌现出众多朝气蓬勃的创业者、高科技创业公司,包括张磊最先押注的腾讯、京东。正是那笔投资,让他“一战成名”。
2005年,高瓴资本购入腾讯股票。那时腾讯最著名的产品是QQ,公司估值还不到20亿美元。如今,腾讯已成为价值高达2000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高瓴资本仍持有其股份。对腾讯的押注,就连张磊自己都感到意外,曾称“腾讯股价当时实在太便宜了”。
2010年,高瓴资本以3亿美元投资京东,成为国内早期互联网企业投资中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案子之一,一度被取笑“钱多人傻”。但那笔投资,使其在2018年减持京东时豪赚了38亿美元。
当时,刘强东的融资需求只有7500万美元,张磊却坚持给3亿美元。“投就投大的,要不一分钱都别投。”他解释说,“企业家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又低估了实际困难。因为那本身就是要烧钱的生意,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供应链系统上就看不出核心竞争力。”
手握腾讯、京东,张磊开始发挥资本效应。他看到京东有很强的零售基因,但移动电子商务不强;腾讯刚收购易迅,但马化腾从没处理过库存。于是把两家公司拉到一起,各用一个词总结它们的问题:移动VS库存。双方之前虽是对手,但合作可实现共赢。
经两年多研究、策划,高瓴资本终于在2013年撮合了这起当时最大的电商交易。2014年,京东与腾讯正式宣布联姻:京东收购腾讯QQ网购、拍拍网的权益、物流、资产;腾讯获得京东约15%的股份,并在京东IPO时以招股价认购额外5%股份,腾讯总裁刘炽平进入京东董事会。京东IPO后,张磊的建议让腾讯账面回报达数10亿美元。
因初始2000万美元投在正确方向,高瓴资本获得了丰厚回报,如今已管理600亿美元资金。现在,投资者对诸如京东、腾讯等公司的投资兴趣降了下来,张磊也在寻找新的投资前沿,但他始终坚持“重仓中国”。
“重仓中国是高瓴资本的长期发展方向。中国腹地辽阔,一二线城市发展后还有三四线城市,仍然充满创业机会。中国不仅是企业家的宝地,也是价值投资者的天堂。”张磊说。
目前,高瓴资本已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去年9月,它为新成立的私募股权基金筹集了创纪录的106亿美元。来自数据提供商PitchBook的数据显示,该基金融资规模可能超过KKR创下的93亿美元纪录。
张磊表示,新基金将在医疗保健、消费者、科技、服务领域寻找投资机会,尤其重点关注亚洲市场。通过新基金,高瓴资本将继续与创业者、管理团队密切合作,追求可持续、长期的增长。
逆势投资
张磊曾说,百度是连接人与信息、阿里是连接人与商品、腾讯是连接人与人。如今,产业互联网的大幕已然拉开,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被提上议程,给了高瓴资本更大发展机遇。
2017年4月,高瓴资本豪掷531亿港元控股“一代鞋王”百丽,用几十人的公司管理一家12万人的公司。“可以说,高瓴打响了产业互联网的第一枪。我们投资百丽,让很多高科技赋能传统零售业,就是标准的产业互联网典范。”张磊说,“过去几年,十几万百丽员工在电商、互联网的冲击下没找到方向。我们收购后,第一步是改变人的思考方式,不再想它是传统企业。”
在大多数投资者看来,传统零售业深受电商、虚拟商城冲击,百丽的前景尤其萧条;但张磊相信科技能让这家传统领域公司新生,他对百丽抱有很大期待——未来,百丽可能计划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鞋履领域,顾客可先去实体店铺试鞋,再在线上享受私人定制服务。
张磊表示,百丽国际拥有1.3万家女鞋店、7000家运动服饰门店,合计2万家门店的零售企业或是全球唯一。“从高瓴的角度看,百丽国际有很多宝藏。”他说,高瓴资本投过不少高科技公司、亚文化创新公司、互联网时尚公司,参观完百丽后都惊呆了,“因为百丽做的那些事,它们都做不了”。
高瓴资本做过估算,百丽国际的直营门店每日进店人数为600多万,按互联网概念说,即有600万日活跃用户数,即使在互联网企业中都能排到前几名;而今线上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贵,流量入口从线上向线下转移,百丽2万家直营店的线下流量入口尤为可贵。
过去投资大量高科技企业的高瓴资本,这几年却投资诸多消费企业。除百丽外,还投资江小白、良品铺子、孩子王、公牛插座、Peets咖啡等,可见张磊对扭转传统零售业颓势的戏码感兴趣。这也说明中国最成功的科技投资者,正把目光投向别处,寻找新的投资领域。
以良品铺子为例。受益于张磊投资,它通过数据驱动搭建全渠道会员体系,去年短期内便在有限的几个城市实现60亿元销售额。Peets咖啡则采取网红平台形式,将咖啡制作过程完全呈现给消费者,卖的就是一种体验。
投资传统零售业,蓝月亮是高瓴资本早期的经典案例。2006年,当张磊首次见到蓝月亮的夫妻搭档创始人时,他们正销售洗手液。几年后,他们给张磊打电话称开发出新型洗涤剂。当时,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在中国销售洗衣粉,因他们认为中国消费者不愿花更多钱买洗涤剂。但张磊劝说蓝月亮扩大洗涤剂业务,并通过交换持股的方式迅速扩张。如今,蓝月亮已成为价值数10亿美元的品牌,可与汰渍等国际品牌一争高下。此外,高瓴资本还向格力、美的等传统制造企业押下了赌注。
“我们的使命是改造、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还是主角,我们去帮助它们成长。”张磊表示,他也鼓励传统行业加大研发投入,如现在一年投十几亿元、以后一年投几十亿元。“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企业、传统和实体产业都要有开放心态。”
做时间的朋友
张磊认为,作为技术创新、实体经济之间的催化剂,价值投资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将发挥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创造长期价值,与时间做朋友才能弥合技术基础设施的鸿沟。
过去几年,高瓴资本还支持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走上药业巨头之路。这是一个美国与中国科学家一起创业、美国基金与中国基金一起投资的例子。如今,百济神州市值已近100亿美元,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的爆发力。
“现在的创新不仅局限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更是向生物医药、生命科学、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芯片、精密制造等广泛领域渗透。随着这些领域创新的产业化落地,传统产业与新技术融合加速,内部效率、对外服务能力将大大提升。”张磊说。
从卖货少年到资本大鳄,张磊的经历堪称传奇。在他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充满冒险精神、激情的心。张磊热衷极限运动,常赴美国、欧洲等地滑雪。他曾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柳特赖德滑雪,并沿直线滑下最陡峭的斜坡。
张磊也喜欢边体验生活、边考察公司。3年前,他与随从人员通过房屋租赁平台Airbnb挤入旧金山MissionDistrict一套三居室住宅中,还通过按需杂货店递送服务Instacart订水;在纽约停留的数天,张磊等人都是通过GoogleExpress购物。
“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张磊经常强调的3个哲学观,造就了他“低调寡言”的性格。对于员工,他要求保持好奇心、独立性与诚实;他认为,即使是最成功的投资人也要心胸坦荡、认识到自我局限,不可以名门正宗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