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3715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17

束景南教授与他的阳明年谱


□汤文瑞


去年五月去世的浙江大学教授束景南是当代王阳明研究的大家,厥功甚伟,著有《王阳明年谱长编》(四卷本,201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先后斩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下文简称“束谱”)等多部著作,树立了“21世纪阳明学研究的丰碑”。现盖棺定论,怎么评价这位“孤独而伟大”的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都不为过,可以说世人要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束教授的著述是绝对绕不开的。

关于王阳明的历史地位,曾国藩有一句话:“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束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三位影响最大的人:孔子、朱熹、王阳明——他们从不同方面发展了儒家思想。”过去在学术界有所谓“王阳明在中国,阳明学在日本”一说,束教授年轻时就立志要改变这种局面。他“遇上”王阳明,是20世纪60年代在南京大学读大二那年,一次逛夫子庙,他买到一套民国版的《阳明全书》,后来他虽辗转各地,此书却一直随身携带,须臾不离。1978年,他考入复旦大学跟随蒋天枢读研究生,“余时已暗有不自量力欲为阳明作年谱、大传之心”。显然自他萌生研究王阳明到“束谱”梓行,时间达半个世纪之久。

按束教授的说法,“余十馀载上下求索,不惮烦难为阳明作年谱,无他,盖欲为21世纪之阳明学研究树一里程碑与风向标,扫除五百年来误说迷案空白,为阳明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研究资料,全新史实考定,开拓阳明学研究新空间,突破阳明学研究之传统进路与习惯思维。”“束谱”完全凭文献说话,据史实立论。如钱德洪的《阳明先生年谱》被誉为近五百年来,“最为权威、最可信据之年谱”;然而“束谱”指出“钱谱”亦“存在严重缺点”:“一是错误太多”“二是空白太多”“三是门人之见过重”。束教授历时十年爬梳了两万余种史料,撰成这部旷世之作,破译王阳明生平与思想方面诸多历史悬案。

“束谱”的撰写体例是先按时概述王阳明生平行实,然后列举与之相关的王阳明诗文和其他史料,再以“按”的形式对所引文献进行考辨,对前人讹谬之处多有订正。如单就厘正王阳明弟子钱德洪的《阳明先生年谱》、邹守益的《王阳明先生图谱》,就达上百处之多,甚至对谱主所言之事也有所辨正。如在明正德二年(1507)八月条下,关于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驿,途中遭刘瑾遣军校追杀,他投海后遇仙人救起,驾飓风入闽,上武夷山遇虎不食之神话,钱、邹二氏均有言之凿凿的记载,“后人皆信而无疑”。“束谱”则指出,两人之说“皆阳明(《游海诗》)所自造之子虚乌有之说”。其实这是王阳明为佯狂避祸,自己虚构出来的情节,然其高明之处,就在于“虚”中有实。“束谱”通过绵密的考订,剥离《游海诗》中的云遮雾罩,留下真实的信息,从而把王阳明“还原”为一个“人”。“束谱”对文献中不清楚的地方,如“崔伯欒”其人,则注以“无考”,不强作解人,体现一位学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

“束谱”堪称王阳明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然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束谱”在开篇亦说,“匤所不逮,纠其谬误,是所愿也”。近欣闻“束谱”即将推出修订本,这无疑是阳明学界的一件胜事,因时常检读,遂将我往岁发现的一个小小问题,反馈到出版社那里。“河海不择细流”,相关编辑回复说:“我在束先生原来的说法‘为’前加‘或’字吧,作推测讲。具体情况如何,留待后来学者解决。学术本来就是一个不断逼近真相的过程。我们处理前辈学者的书稿,除了错别字、生卒年、引文等简单问题,予以改正外,观点、结论、论证,考订等,一般一仍其旧。”

编辑的这个处理意见,既表达了对学术成果原貌的尊重,也体现了对读者意见的重视。期待未来学术界能在“束谱”修订本的基础上,将王阳明研究继续深入与推进,这或是对束教授最好的纪念!


5102-3-1王阳明年谱文.jpg

《王阳明年谱长编》

束景南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