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改革要秉持历史耐心
□特约评论员 李汉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有耐心,有历史的耐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深化改革,需深刻理解并秉持历史耐心。唯有以历史定力把稳舵盘、以历史动力劈波斩浪、以历史活力突破重围,才能在守正创新中开辟发展新境界,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改革新篇章。
要坚持历史定力“不动摇”。历史定力是在复杂变革浪潮中坚守正确方向的关键。坚持历史定力,需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不是改旗易帜。”从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到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因为有了党的领导,改革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各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各种新老问题交织叠加,各种质疑杂音层出不穷,改革的复杂性、系统性、艰巨性日益加剧。越是“船到中流”,越要“击水飞舟”。我们要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动摇,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要保持历史动力“不停歇”。历史动力源自对发展大势的敏锐洞察和深化改革的内在需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正是由于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洞察历史大势,才能在紧要关头作出正确决策,在改革发展中把握前进方向。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还有短板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历史动力、勇担历史使命、抢抓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锚定党的中心任务、围绕中国之治的总体目标、聚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应国内外的重大形势,紧密结合实际,主动担当作为,善于顺势而为,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改革任务,破解难题,永不停歇。
要激发历史活力“不畏难”。历史活力是在困难面前勇于斗争、善于创新的历史担当和历史主动。改革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从打破行政垄断到优化要素配置,从平衡效率公平到统筹安全发展,每一项改革目标任务的实现,都需要以巨大的勇气和创新的思维来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冲破思想观念束缚。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发展所需,善于守正创新,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在深化改革中开辟发展新境界。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要敢于动真格、碰硬茬;面对两难多难的矛盾,要敢于拍板、善于协调;面对长期性的改革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面对系统性的改革事项,要加强联动、合力推进。同时,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为公”与“谋私”的界限,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为担当者担当、为创新者撑腰,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