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以求 笃行致远
——记黔东南州政协常委、州心理卫生协会会长李诗卉
□本报通讯员 潘期武
1968年出生的李诗卉是四川人,只因她的爱人在黔东南州就业,她也就跟着来到了凯里。在这里,勤快惯了的李诗卉闲不住,开始到小企业打工。“因为那时候只有初中文化,只能这样选择。”李诗卉说,苦是苦点,但自己挣辛苦钱踏实。文化不高,她就自己“补课”。于是,李诗卉通过购书开始自学,办法虽“土”了点,但效果很好,还因此去《凯里晚报》工作了一段时间。
2000年,经过不懈努力,李诗卉创办了黔东南州华龙商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主营医疗器械销售。事业有成之后,李诗卉总想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诗卉接触到黔东南州的心理健康相关工作,自学心理学的李诗卉立即向有关部门表达了组建心理卫生协会的意愿。通过多方努力沟通,2018年3月,由李诗卉发起并担任会长的黔东南州心理卫生协会正式成立。
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后,李诗卉又自费到清华大学等高校参加继续教育,两度“充电”系统掌握了心理学知识,也学了很多心理疾病诊疗技术。
借助协会平台,李诗卉先后发起几次大型心理健康调查活动,重点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2020年8月,州心理卫生协会与州妇联、农工党州工委联合举办了以“保护女童·牵手共成长”为主题的暑期女童安全教育讲座;2022年1月,协会与农工党州工委在黄平民族中学联合举办了“健康教育进校园——心理咨询辅导讲座”……这些免费讲座的举办,广泛传播了心理健康知识,其中涉及青少年群体的就占了三分之二。
协会走的是公益路线,坚持不收取任何费用,多年来几十万元的日常开支,全靠李诗卉自掏腰包。
李诗卉的大爱,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体现——多年前,经济条件还不算富裕的李诗卉,毫不犹豫地资助麻江县一个贫困家庭的3个孩子上学,李诗卉和丈夫不但持续3年给3个孩子交学杂费,每月还资助生活费。新冠疫情之初,医用外科口罩、KN95口罩、隔离衣和消毒液等物资紧俏难求。李诗卉利用公司经营渠道,积极协调各方,争取并捐出价值超过10万元的抗疫紧缺物资。李诗卉身体不好,免疫力低,家人劝她多休息、少出去,但李诗卉说:“这个时候不让我出去开展心理疏导,我才会真的生病。”疫情期间,许多公司都在裁员,李诗卉的公司效益也不好,她非但不裁员,还吸收了不少失业人员前来就业。
了解李诗卉的人都知道,她是个极其有责任感的人。
2022年1月,李诗卉成为十三届黔东南州政协常委。州政协组织的各类活动,李诗卉都主动靠前,既参与调研、视察、界别活动等,积极对多项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又慷慨解囊扶危济困。她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黔东南州家庭教育的建议》《关于加强黔东南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的建议》《消除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消防隐患》等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并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
履职路上,李诗卉一直步履不停。“政协委员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认真履行好委员的职责,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李诗卉如是说。
李诗卉委员(右二)在雷山县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