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6期 本期3690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3-08

一路芬芳


□殷选择


春寒料峭,云山雾罩。随着日头懒洋洋地升起,一条通村进组的水泥路和路两侧土地上那金灿灿的油菜花,那迎着二月春风生发出翠绿嫩芽的花椒树,那悄悄溜出母亲怀抱的乳白色麦穗花,以及那些在山石与灌木丛中开阔地带上放羊人点燃的篝火、升腾起的袅袅白烟,都渐次映入眼帘,散发着温暖。

一晃驻村两年,被战友们和村里的干部群众称为“倔人”的老杜似乎已经没有了人民警察原有的模样。老穿着那件黑皮夹克,搭配的永远像是那条黑裤子、那双黑皮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简单耐用上档次。村务千头万绪,省得频繁换洗,利索!”对养牛、养羊、养猪、养鸡鸭以及种花椒、种早熟蔬菜等,老杜接上话头就比老农民还老农民。“这些花椒树是政府补贴扶持种植的。每年采摘后都要修剪多余的枝丫,还要在春末优选压条,以便更好地调整植株结构和长势,增加采光,促进花芽分化,通过增加开花结果量促进群众增收。像这种椒刺均匀的直压条,来年一枝能出产生椒三四斤……”讲政策,懂技术,评估验收和助农报补,老杜在行也很忙。

这不,才刚过完元宵节,老杜就开着自己那辆满是土灰、久未清洗的私家车,风风火火地前往三组、四组开工去了。轿车沿着陡峭的挂壁公路一直向山上爬行,费劲得像是婴儿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就是这样一条看似不起眼、坡大弯急的盘山路,解决了当地种植、养殖户产品出山的难题。这里原本只是条土路,晴天风吹一身灰,下雨着地满脚泥。只因三组、四组响应政策搬迁到县城里的新市民居住区后,部分缺少文化或年老的群众又回来利用起老家的田土山林发展种植养殖,但由于山高坡陡,雨水和山洪破坏,原来的通组土路在群众整组搬迁进城后无人维护,已然是破败不堪了,杂木和荒草都长到了路中间。回老家发展种植和养殖的群众多次找到村里和街道表达硬化通组路的诉求,大家一摇头,一摊手,三个字就是“没办法”,因为没有专门的项目资金。

身为第一书记的老杜听闻此事,挂在心上,落在脚上。他徒步丈量了去往三组、四组的挂壁“Z”字形通组土路,把路面上的碎石、沟壑以及路边垮塌处拍摄下来,心里打起算盘。

经过村干一番共商,老杜径直找到街道办的吴书记,没想到话才说到一半,就险些吃了“闭门羹”。吴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杜书记呀,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那两个组已经整体搬迁进了城,再立项目投资修路怎么说得通?”老杜早有准备,应声阐述:“吴书记呀,我去实地走了走,搬迁群众里边,除了政府安置就业和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外,利用老家自然优势发展种植养殖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数,他们选择自力更生和开源致富,我看是好事,起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就业的问题。并且他们用自家承包经营的田土山林发展种养殖业合法合规,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有利于实现‘群众富、生态美’不是?很多人都开着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上山下山、进进出出,这种路况,出了事故造成伤亡,因事故返贫,最后谁来兜底……”

老杜的话说完,房间里一阵静默……最终,吴书记不由地感叹:“你说服了我!”于是两人商定,由吴书记亲自向县里的领导反映情况,并邀请县领导莅临村里检查指导工作,以便给老杜创造一个当面汇报的机会。而老杜也没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从吴书记的办公室出来,他转道就去找自己的“娘家”——县公安局“上保险”。局长见到老杜很是高兴,兴许是觉得自己派去驻村的民警真抓实干,但听了老杜的修路计划也面露愁容,“老杜啊,你说的修路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必要,但你也知道,局里今年的帮扶资金已经差不多用完了……”“钱的事不用局里操心,街道办也会从县里争取,就是需要您在县里开会时,帮我们村呼吁呼吁,提提建议,争取争取项目……”“嗯嗯,你这个办法不错。放心!”

就这样,县里的领导先后进村入组调研考察,被村干部们带领群众发展起来的“百千万”工程深深打动。村里稳定发展的“百头牛、千亩花椒、万只羊”计划,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防止脱贫群众规模性返贫的好办法。县领导们一致认为,三组、四组群众虽然整体搬迁进了城,但回来发展种养殖业有利大局,无论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还是交通安全的角度着想,通组路的硬化理应支持,得特事特办。

随后,专项资金到了村集体账上,三组、四组的群众也积极投工投劳配合施工队,齐心协力、紧锣密鼓地完成了十多公里通组公路路面硬化,还一并拓宽了陡坡弯道、交叉路口和寨子前方一公里多的路面……群众为此专门摆了长桌宴、点了鞭炮烟花来庆祝。声声爆竹响,绚绚礼花飞,老杜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一串烟雾。他站在四组寨子外的垭口居高临下,远眺这条来之不易蜿蜒曲折的新路时,却并没有那么高兴,他心想:“路面修好了,车速难免会快,坡陡弯急又临崖,交通安全难保障!”

于是,老杜故技重施,趁热打铁。“吴书记,路面硬化了,你看大部分临崖,不做防护的话,凭我的工作经验判断,交通安全事故少不了,车辆坠崖怕会多发!”经过多方协调,村里再次争取到资金在临崖路段修装了防护设施。

而今驾车通过这条路,老杜心里踏实,甚至有些美滋滋的。不多时,看到路右侧灌木丛中有烧火迹象,习惯性的警惕让他一脚将车停在路边与同事朝冒烟的地方走去。未见人,先听到电子产品里放出来的阵阵笑声。近得跟前,老杜发现玩手机的是位熟人,便热情地用布依族语言和她交谈起来。

对方是一位老年妇女,双脚放在火堆边沿,左手刷着手机视频,右手正将一颗瓜子送进嘴里……在一阵“嘀嘀咕咕”的对话后,老杜用汉语翻译给同事,“她是二组的罗大娘,她说‘大冷天的到山里来干啥’,叫我们一起烤火,吃瓜子,她的100多只羊正在对面山上放着……”

老杜叮嘱罗大娘注意野外用火安全,小火取暖即可,要做到人离即熄,谨防森林火灾。“我今天下组主要是宣讲补贴政策,在这先给您讲讲,记得回去给全家都讲讲……”

离开罗大娘,老杜继续进组入户,顺路也到田间地头查看。老潘和老韦两家正在忙活早熟蔬菜育苗封膜,邀请杜书记过来抽根烟,歇歇脚。“多亏有你帮忙把路整好了,我家的早熟蔬菜才能拉出去卖个好价钱,上一茬卖得3万多块!”随后老杜来到罗大哥家查看今年养羊、养鸡和种植经济作物情况。罗大哥从羊圈里走出来,欣喜地说:“你年前帮我验收申报的1.4万元种植和养殖补贴已经到账了!今年还得大干一场!”

走在自己付出了汗水的大路上,感受到群众看得见又摸得着的美好生活正蒸蒸日上,幸福与满足的花儿不禁绽放在老杜脸上,那灿烂的样子,像极了盛开着的油菜花,阳光,鲜亮,又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