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87期 本期3687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21

大会发言摘登(一)



5054-A2、3-1.jpg

徐静委员代表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发言:


聚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


生动实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贵州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贵州篇。省委、省政府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推进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我们理解,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通过贵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的深化,生动诠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

一是聚力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强化,生动诠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引领。历经十余年初步打造,从曾经支撑贵州冲出经济洼地的文化励志功能发挥,到今天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阳明文化和屯堡文化等文化正以工程建设的力度推进,省图书馆新馆建成投用,省博物馆完成基本展陈提升,“红飘带”和“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建成运行……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效应日益具象,进一步彰显了多彩贵州的文化自信。建议:聚力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强化,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有关重大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夯实文化传承力、影响力、创造力根基。

二是聚力公共文化短板修补,生动诠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民本根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贵州已经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短板,且已经彰显出较强的惠民功能。探究“村BA”“村超”“村T”“村晚”之所以能火起来,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必要的公共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投入。但对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要求,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然存在短板弱项。建议:对照“两个文明”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盘点并加快补齐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弱项,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三是聚力文旅融合深度拓展,生动诠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内涵。贵州着力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化,经过十余年努力,初步形成“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文旅形象。但聚焦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仅有资源支撑还远远不够。建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精准定位各部门职责清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重在涵养资源、改善环境,特别是要善于调动万千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提升文旅服务能力,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5054-A2、3-2.jpg

李雄耀委员代表民盟省委发言:


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


推动我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涵盖了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等,是新质生产力新引擎之一,目前已成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应探索低空应用的新场景新业态,闯出一条符合省情的低空经济发展新路子。建议:

一是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成立低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及体制机制改革,编制出台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研究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结合现有航空产业基础和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系统梳理全省涉及低空经济发展链条相关企业,谋划成立行业产业联盟或协会,推动企业间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形成发展合力。

二是提早谋划产业布局。依托我省当前在航空、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的基础优势,选择发展前景较好、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航空新能源、机载人工智能、无人机关键系统及零部件研发制造等产业谋划布局、重点培养。发挥好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加大耐心资本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投入,支持本地企业、引进国内外低空经济“链主企业”和整机企业来黔投资兴业,壮大产业规模、丰富产品供给。

三是强化产业要素保障。深化空域管理改革,研究制定全省地方空域管理条例,逐步简化省域内飞行任务申报和审批流程,适当调整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责任分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低空空域使用效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支持省内高职院校培养低空经济专业人才,注重引进低空制造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统筹布局通用机场建设,探索建设简易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点,建设航空器充换电、货物装卸等设施。加强低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低空航线沿途通信服务,满足飞行器定位、通信需求。探索建设低空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交互、系统衔接,推动构建便捷通畅的低空运行环境。



5054-A2、3-3.jpg

苏开盛委员的发言:


抓抢“电动贵州”发展机遇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2024年全省汽车整车产量首次突破10万辆,实现从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建议:

一是加大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力度。在购车方面,针对乘用车,持续实施新能源车辆购置补贴政策,优惠进一步向新能源车辆倾斜,可适当降低置换燃油车辆的补贴额度,提高置换新能源车辆的补贴额度;针对商用车,鼓励省内业务比重大的企业或个人优先采购新能源车辆,享受购置补贴政策,并给予企业或个人每年税收优惠。在使用方面,对集中充电的电动公共交通工具给予电价补贴。实施峰谷分时电价,鼓励私有充电桩错峰充电。对无独立充电桩的车主(个人和企业),按车辆数量给予少量用电补贴。对新能源车辆持有量达一定数量且有二氧化碳排放污染生态补偿需求的企业,在碳交易环节给予购碳补贴。

二是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充电设施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政策引导,加大社会资本在偏远地区投资建设力度,提高充电设施覆盖率。积极推动充电设施智能化、标准化发展,提高充电效率和安全性,更好满足公众出行服务需求。同时,新增县区一级符合标准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服务站(所)配套,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检测能力,更好保障车主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环境。加大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出租车、公交车、环卫车等领域广泛应用。基于贵州矿产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新能源重型卡车上下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维修保养、废旧部件回收利用等消费服务,创新打造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金融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在“多彩贵州欢乐购”系列促消费活动中,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大宗消费重点进行主推大促,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步构建起一个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消费环境。



5054-A2、3-4.jpg

魏雄军委员的发言:


美好生活


有氟(福)相伴


氟化工因其产品的高性能、高附加值被称为“黄金产业”。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是我省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富矿精开”意义重大。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产业布局。围绕磷矿伴生氟、重晶石共生萤石“两种矿源”,加快“开阳—福泉”和“务川”两大氟化工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务川加大萤石探矿力度,力争增储上产。依托磷化集团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科研平台,加强研发攻关合作,提高矿产综合利用率。支持开阳—福泉、务川化工园区加强对接已规划重点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二是积极做好市场培育。聚焦含氟电池材料、含氟电子材料、新型制冷剂、含氟药物“四个方向”,加快构建高端氟化工产业链,培育贵州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抓住低空经济、储能发展等“风口”机遇,瞄准航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市场对含氟电解液、正极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的增量需求,引进企业补链延链。经常性开展面向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企业的专场对接活动,发挥我省上游材料配套作用。做好签约项目服务对接,带动更多头部企业到贵州开展合作。利用好第三代制冷剂淘汰前的“窗口期”,夯实三氟丙烯、五氯丙烷等第四代上游原料基础,积极引进为国外四代制冷剂代工的企业。支持开阳相关企业含氟农药项目加快投产,并依托贵大绿色农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其不断开发其他含氟创新药。积极引进氟化工产业下游企业。

三是加快完善产业配套。着力在政策、资金、要素等方面下功夫,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建设、投产达产,鼓励本地化采购、提高项目耦合度,不断增强氟化工产业链韧性。细化“富矿精开”实施方案有关氟化工措施,研究出台氟化工专项文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项目建设和技术研发。引导产业基金和金融机构为氟化工产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加快推动氯碱、磷煤氟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补齐氯碱、煤化工等重要原料短板。通过源网荷储、增量配电等方式,多措并举降低电力成本,为氯碱化工、氟化工等项目发展构筑竞争优势。



5054-A2、3-5.jpg

刘开树委员的发言: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大力推进轻纺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大力推进轻纺产业发展,是建设国家战略腹地的关键举措,是发挥优势承接东部产业有序转移的重要载体。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贵州轻纺服装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动能不断增强,轻纺服装工业企业数量超200家,从业人数超5万人,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特色不断显现、要素资源持续巩固、通道优势愈发显著。乘势而上、快马加鞭推进轻纺产业发展,将为贵州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开放合作、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强势赋能。为此,建议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推动轻纺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系统发力。将上下游纺纱、织布、印染等配套产业纳入轻纺产业总体规划,统筹省级各部门在规划、环评等方面集中联评联审,缩短时限、加快进度。加强产业基地合作共建,加快省纺织产业发展集团在“六大基地”的建设布局,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区域协作和产业配套。加快毕节重大化工项目建设进度,统筹做好下游企业的招商入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是坚持合力建设、聚力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持续完善园区污水处理、蒸汽供应等配套基础设施,打造轻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平台。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加强劳动力培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省纺织产业发展集团与毕节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合作机制,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全力开展精准招商,支持毕节加快建设轻纺服装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

三是坚持保障优先、夯实基础。支持轻纺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协商调整天然气、电力等生产要素价格,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按照《贵州省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实施方案》,支持轻纺企业与物流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加快推进路网引流和货车降费。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盘活闲置厂房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符合单独选址建设的轻纺项目,实行计划指标重点保障机制,全力保障用地需求。



5054-A2、3-6.jpg

陈致豫委员代表民建省委发言:


抢抓白酒出海浪潮


开拓贵州白酒国际市场


近年来,“不出海就出局,慢出海也出局”已经成为白酒行业共识。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白酒企业出海寻求海外增量市场的意愿空前迫切。但是,无论是从出口总量还是品牌活跃度来看,我省白酒出海依然处在起步阶段。白酒出海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贵州白酒作为中国白酒当仁不让的代表,理应在白酒出海中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建议:

一是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在新加坡、曼谷、吉隆坡、胡志明市等核心城市设立海外工作站,指导贵州民营企业与当地华人商会合作,帮助企业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利用当地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多语言的宣传和营销活动。主动参与或赞助当地文化活动,定期举办贵州白酒文化节、品鉴会等,提升当地消费者对贵州白酒的认知度。

二是推动融入国际标准。标准之争是“赢者通吃”。发挥茅台集团龙头作用,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酒业协会等共同推动中国白酒标准国际化,最终形成一套与国际接轨、完整准确的中国白酒国际标准。支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制定东南亚各国外贸政策指引,方便企业熟悉进出口流程。引导企业加强产品包装设计,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更好开拓东南亚市场。对出口企业给予金融支持,降低其运营成本。利用国家外贸提质增效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外贸整体水平。

三是完善产业营销链条。以补助产业发展资金的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利用海外仓、境外营销服务平台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指导企业在目标市场注册商标和专利,防止假冒伪劣。指导企业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享受原产地累积、降税等优惠政策,强化境外营销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高校、职校创新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熟悉东南亚语言、文化和市场的专业人才。



5054-A2、3-7.jpg

江阳委员代表农工党省委发言:


扬长避短 多措并举


推动“数字贵州”建设“换挡提速”


近年来,我省紧扣“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顺势应时、多措并举,按照“12345”工作思路,全力建设“数字贵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补齐“数字贵州”建设短板弱项,建议:

一是完善数字贵州底层架构。以底层贯通、数据整合、统一架构“三步走”的建设思路,逐步推进实现全省底层架构统一。创新“东数西算”落地路径,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等枢纽节点的协同机制,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立通算、智算、超算等多元异构算力协同发展机制,打造全国领先的国产化智算集群。

二是统筹规范数据中心建设。围绕加快打造全球重要智算中心,建立健全“算网融合”体制机制,完善算力调度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引导传统数据中心向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的新型数据中心转变。统筹推进公共数据中心建设,强化政务大数据管理,储备一批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项目,布局建设覆盖全省、云网合一的行业数据中心。

三是实施重点项目攻关行动。创建“数字贵州”智囊团,围绕技术应用项目化推广,开展“数字贵州”项目研究及可行性论证,聚焦“东数西算”通算、智算、超算等多元异构算力的模式创新及效益提升,在现有的资源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应用基础上,着力开发行业应用“杀手锏”、解决技术工艺“卡脖子”、挖掘产品价值“制高点”。

四是搭建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制定“数字贵州”公共数据开放共享行动计划,加快形成全省数据共享机制,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公共信息有序开放。切实平衡好数据资源开放与数据保密之间的关系,尽快明确公共数据产权,从机制上规范政府部门对政务数据的采集、使用和管理。

五是发挥省属国企“头雁效应”。组建政、企、研合作的“数字贵州”运营管理公司,聚焦人才、技术、资金等需求,细化重点项目实施路径,做好重点项目的推进建设工作,对接技术供给方、人才供给方及投融资市场,积极培育中游数据服务新模式、下游数据消费新业态,发挥引领“数字贵州”发展的“头雁”作用。



5054-A2、3-8.jpg

郑久平委员代表民进省委发言:


加快推动“旅居贵州”建设


开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近年来,旅居模式备受推崇,正在成为全新的人居理念,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文化多元,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游客心目中的热门旅行目的地。加快推动贵州旅居产业发展,以旅居理念向游客提供服务,延长停留时间、丰富消费内容、提高消费支出正当其时。建议:

一是加强旅居品牌建设,让“旅居贵州”火热起来。积极打造“旅居贵州”新品牌,制定“旅居贵州”建设行动方案,以规划为引领,分类型、分层级、分领域、分市场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不同资源打造不同主题、不同区域培育不同业态的发展格局。围绕民族村寨旅居、城镇生活旅居、休闲度假旅居、医疗康养旅居、民俗体育旅居等业态,丰富旅居产品供给。同步加强“旅居贵州”品牌宣传推广,面向社会征集、组织专家学者提炼更加贴切的旅居宣传语,让“旅居贵州”品牌像“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一样风靡全国。

二是抓住地产转型契机,让“旅居贵州”住得下来。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办法,根据不同旅居类型,打造度假公寓、养老社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不同类型的旅居地产项目,高标准、高品质建设和营运旅居房产。结合贵州气候和温泉资源优势,通过产权酒店、分时度假交换等模式,将闲置房产转变为旅居地产。利用我省中国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优势,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加快发展乡村旅居产业,为旅居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居产品。

三是深挖民族文化资源,让“旅居贵州”过得精彩。支持开展健康有益、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走上舞台、走上荧屏、走进网络、走进群众。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将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创新融入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有序引导各地基于民族特色和群众基础,开展赛马、斗牛、射箭、舞龙、舞狮、划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和路边音乐会、烟花秀、无人机表演等大众文化活动,支持文体场地设施建设,办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促进民族民间文化和民族体育运动与旅居产业深度融合。



5054-A2、3-9.jpg

龙秀琴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省委发言:


挖掘喀斯特洞穴资源优势


开拓“地心”旅游新业态


贵州是世界喀斯特三大片区之一的中国西南片区核心腹地,洞穴资源极其丰富。依托洞穴资源优势,进行文旅深度开发,是贵州抢占旅游市场下一个时代先机、锻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又一独特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建议:

一是摸清资源底数,提升研转能力。深入开展优质洞穴旅游资源详查,充分评估洞穴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洞穴的安全性、稳定性,制定贵州洞穴旅游发展规划,建立洞穴文化旅游项目库,指导各地筛选一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条件成熟、有价值和特点的洞穴资源,坚持市场化导向,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洞穴文化旅游项目,制定招商工作方案,全省统一布局,分批开发,提高竞争力,避免同质化。制定洞穴旅游开发相关标准,通过标准和规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促进行业有序管理。

二是抓好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成立洞穴旅游产业工作专班,构建完善自然资源、文旅、交通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切实解决洞穴旅游跨部门、跨领域等难点堵点问题。研究出台加快推动贵州洞穴资源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或指导性文件,开展“十五五”洞穴旅游专项规划设计,统筹指导全省洞穴资源调查、保护和开发利用。同时依托地调院、山地所等机构,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洞穴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论证,打造一批特色洞穴旅游目的地。

三是强化业态融合,完善营运管理。充分调研全省旅游洞穴景区在开发利用、保护和营运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经验以及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研究出台刺激洞穴旅游产业发展的鼓励性政策,引导推动“洞穴旅游+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洞穴+康养”“洞穴+研学”“洞穴+户外探险”“洞穴+艺术”“洞穴+工业”等多产业多领域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全省大旅游内涵,打造贵州独有业态。完善洞穴旅游产品供应和营运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洞穴旅游景区探索打造洞穴攀岩、探险、漂流、体育赛事、地质考察、影剧院、博物馆、潜水等洞穴业态。通过新媒体营销、大型会展、节事赛事等创新宣传推广,制定境内外目标客源市场的精准推送方案,建立适应不同群体的、灵活多样精准的营销机制,形成贵州洞穴旅游独特品牌。



5054-A2、3-10.jpg

张锦委员的发言:


着眼“水铁公一张网·港产园一体化”


有效降低我省物流运输成本


新形势下,围绕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以北入长江、东进洞庭、南下珠江汇江达海为目标,推动省内水系连通、航道畅通、港产园串通、水铁公互通,构建水铁公一张网、港产园一体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标本兼治降低物流成本,已是水到渠成。建议:

一是推动南北水系连通。规划建设连通我省南北两大水系中部的“三港两路”,建设开阳港与蔗香港的水铁联运货运铁路专线、开阳港与罗妥港公水联运的重大件专用运输公路。优化连接我省南北两大水系东部的乌江、阳河、清水江与都柳江“四江一路”,加快推动规划建设的涪陵至柳州铁路贵州段,与乌江流域的德江共和码头、余庆沙湾港和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凯里港、三都港、榕江港、从江港衔接。优化连接我省南北两大水系西部的乌江上游与北盘江中上游“两江一路”,推动黄百铁路与蔗香港衔接,实现黄桶物流园与港口连接。

二是推动航道全线畅通。按照千吨级通航标准,建设构皮滩、思林、沙沱等水电站二线过船设施,使乌江航道全线贯通。加快建设龙滩电站千吨级过船设施,使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全线畅通。建设天柱县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及水电站过船设施和挂治、三板溪、廖洞等通航设施,实现清水江航道全线畅通。按照千吨级过船标准,建设榕江永福等航电设施,实现都柳江航道全线畅通。强化生态建设养护,确保赤水河航道持续绿色畅通。建设阳河旅游航道过船设施,实现全线畅通。

三是推动港产园串通。按照千万吨级吞吐量,建设乌江的开阳港、南北盘江—红水河的蔗香港、清水江的凯里港“三大龙头港”。按照500-1000万吨吞吐量,打造乌江思南港、红水河罗妥港、清水江天柱港、都柳江从江港“四大门户港”。按照500万吨以上吞吐量,建设息烽港、大塘口港。按照100-500万吨吞吐量,新建或改扩建坝草等其他区域港口码头。

四是推动水铁公互通。规划建设乌江沿江干支铁路,干支并举,将乌江流域的重点港口与两岸的产业园区连通起来,并与现有的高速公路网有效衔接。规划建设播州经黔北物流园到三星码头的支线铁路,优化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和拟建的罗平经兴义—安龙—望谟—罗甸—三都—榕江—从江至柳州的铁路线。改造扩能主干铁路线,满足六盘水、安顺、贵阳等腹地货物通过凯里港经清水江直达洞庭湖入长江的水运需求。打通园区与港口连接的快速公路通道,强化现有高速公路网。



5054-A2、3-11.jpg

李剑委员代表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发言:


青年就业难困局


亟待多方合力“解锁破冰”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作为新知识新技术掌握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为推动破解当前青年就业难困局,建议:

一是完善政策扩大社会就业容量,让青年能就业。用好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存量,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扩大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向基层引流。加大重点行业企业扩岗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支持其稳岗扩岗。加大对青年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发展自由职业、兼职工作、零工经济等灵活就业模式,设立青年创新创业基金,提供启动资金、场地支持、税收优惠等一站式扶持,让青年创新创业“轻装上阵”。

二是激发活力引导青年投身产业,让青年好就业。鼓励新兴行业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技术研发支持等优惠政策,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引导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发展新业态、打造新模式。放宽行业准入限制,制定民营资本鼓励清单,建设审批绿色通道,激发市场活力,特别是在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潜力行业,放宽准入条件,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产业发展,为青年赋“新”、让发展提“质”。

三是优化环境助推宜业城镇建设,让青年就好业。学校要强化技能培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确保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有效衔接。社会要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各类招聘信息、职业培训资源、创业指导服务等,实现就业信息精准推送和资源高效配置。政府要完善青年优先发展政策措施,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纳入“十五五”规划,扩大“青年卡综合服务平台”覆盖面,开展城镇青年化改造,提高管理包容度,优化环境、完善法规,为青年高质量公平就业保驾护航,让贵州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贵州更有为、青年在贵州更好成长。



5054-A2、3-12.jpg

张瑜委员代表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发言: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保障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需求,群众真切感受到民生温度、幸福质感。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保障,建议:

一是进一步拓展药物资源,确保“有药可医”。深入调研论证,精准掌握群众用药需求,及时对基本药物目录进行调整扩充。依据疾病流行趋势及药物研发更新情况,增加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用药种类。以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为核心,适度放宽非基本药物采购比例。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在卫生部门监督管理下,依据医保目录,自主选择采购更多非基本药物,提高基层用药选择的灵活性,多元化满足群众购药需求。

二是进一步优化用药权限,实现“用药可及”。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根据患者在上级医疗机构开具的电子处方,提供相应药品,实行医保报销,实现上下级医疗机构电子处方流转,方便群众就近取药。畅通医疗机构上下级用药衔接,推动口服类等基本药物下沉使用,开放部分急救药品使用权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合理安排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能力水平与看病用药权限更加匹配,探索基层医生资质评审用药权限制度,让有与二级及以上医院同等资质的医生享受在基层医院的用药资格,打通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最后一米”。

三是进一步畅通供应渠道,实现“有药可用”。整合优化县域医共体资源布局,建立基层缺药登记和配送制度,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与上级医疗机构调剂使用的药品保障模式。推进建设中心药房,对基层医疗机构急救易短缺药品进行实时监控,设置库存预警线,加强效期管理,防止过期失效情况发生。遴选有配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实行以数量换服务方式开展药品配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到货率。实行药品配送补贴制度,将药品配送成本纳入省级统一预算管理,让利润微薄的常见病、慢性病药品不因配送昂贵而送不到基层患者手中。



5054-A2、3-13.jpg

陈文戈委员的发言:


发挥贵澳多元化优势


深化两地全方位合作


近年来,澳门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贵州跨越山海、携手并进,贵澳两地经贸往来不断加强。2024年1-11月,贵州对澳门出口3.2亿元,增长41.7%;澳门在贵州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家,同比增长66.67%。同时,澳门社会各界从产业、教育、医疗、旅游、文化、就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帮扶黔东南州从江县,贵澳缔结姊妹校25对,拓展了贵澳经贸文旅合作空间。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指出,澳门要深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扮演桥梁角色。贵州和澳门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合作前景,为推动两地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建议:

一是加强教育合作。利用澳门高等教育资源,举办各类交流考察活动,在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推动两地专家学者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推进人才培养项目,不断加强姊妹校建设,组织青少年开展交流活动,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扩大人文交流。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贵州扩大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不断强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通过旅游、商贸、文化、产品、IP等多维度、多渠道的合作,加强两地人文交流。以澳门为桥梁,向世界推介贵州商贸文旅,打响合作品牌,推动贵州与澳门旅游业多元化发展、自然文化资源互补,助力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三是共促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发挥产业互补优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在中医药产业、会展活动、经贸招商活动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具有贵州特色的白酒、茶叶、中医药、乐器、大数据、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品走进葡语国家市场,助力贵州“3533”产业集群和“六大产业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