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如有待 笔墨自无私
——品读张鼎的国画创作
□谌宏微
【艺术简历】
张鼎,男,1974年6月生,汉族,贵州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贵州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贵州画院特约研究员,农工党贵州省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亚洲金石拓本题跋暨斋馆别号鉴藏印大展;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展;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甲骨文书法国际大展;中国当代篆书名家提名展。
美术作品入展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徐悲鸿纪念馆主办的“新时代·新意象”首届全国山水画双年展;“丹青山河·心系人民”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伯年国艺”全国山水画作品展;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奔腾的精神——徐悲鸿中国画展”暨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从徐悲鸿的贵州土纸开始——中国美术创新体验作品展”;2023“多彩贵州美术大赛”最高奖;格物·开新——中日韩当代艺术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美术书法作品展。
张鼎是我的朋友,他攻书法、画山水、写诗文、策展览、当编导、玩收藏、赛网球、做酱酒……精力充沛,涉足多个领域,成绩卓著。但我认为他最拔尖的还是画画,最投入、最热衷的还是美术圈。他曾连续多年筹资组织全省性大型美术活动,工作室墙上、案头的画作日日翻新,他关注最多的是美术信息,交往密切的是画家朋友,喜欢深入探讨的是山水画话题……据说优秀的人都爱跨界,跨界融合是一种天赋和能力,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和资源更容易创造出新的价值,所以跨界而又专注的张鼎必定优秀。
张鼎的书法有童子功,画界像他一样从少年时代就学习书法,并且师出名门的并不多见。他长期浸染于诗、书、画、藏、策、导之间,抓住一切机会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抓住一切机会研读原作、请教高人……这些滋养最后都汇聚在他的画笔上,汇聚成为艺术创造力,帮助他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找到笔墨的语言、攫取创作的灵感。问题是他这样练过童子功、身兼多种角色,每天夜以继日地读写、构思、创作……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马达,满负荷运转并散发正能量,古道热肠且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状态,始终心怀远大志向,始终砥砺前行,所以勤奋而又努力的张鼎也必将优秀。
2019年,他的美术作品入选了中国美协主办的“新时代·新意象——首届全国山水画双年展”,接着又入选了“丹青山河·心系人民——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然后再次入选2020年的“伯年国艺——全国山水画作品展”,而且“入会资格”都是前三十名。2023年中国美协的“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中国美术馆的“从徐悲鸿主办的贵州土纸开始——中国美术创新体验作品展”,张鼎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这些重量级的参展入选,启动了张鼎的突飞猛进模式,他代表新文艺群体当选了新一届贵州省美协副主席,被评审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他成为了贵州美术界一个靠努力自学、自我修炼,从近乎游离于圈外的状态而迅速走向专业成功的传奇。
回过头细看张鼎这几年的一系列作品,还真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而且画风多样,画面丰富完整。他对艺术风格样式的敏感,对绘画表现语言的探索,甚至对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把握,都有很多亮眼的地方,完全不是区区几年的创作经历所能驾驭的。比如,他第一幅主题性山水画创作《贵州天眼》,是泼墨皴擦为主的传统写意风格,虽然笔墨布局还略显生硬,但画面气势磅礴,意境深邃,将“天眼”主题带入天地苍茫、乾坤不老的情境,我认为定是作品恢宏的气势、耳目一新的画面感、重大题材独特表现力成功打动了评委。
他的第二幅主题性山水画创作《故园新象》,画风大变,其“勾勒+渲染+变形”的现代装饰风格清新而有意趣,很切合新农村建设欢快愉悦的主题。细心审视他的创作时间,这一幅与前一幅相隔几个月,风格变化之大和创作手法的成熟度令人刮目相看,可以想象这期间他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也可以看到他一直不断反思、不断求索的艺术状态。时隔一年,他又创作了一幅相同风格的作品《伯年旧居印象图》,这种画风表现乡村田园古建筑是比较适合的,本以为他会沿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谁知再看一年后他创作的第四件主题性山水画《贵阳城市水墨印象系列》,风格又变了。这回题材选的是城市风景,技法是大泼墨加积墨加粗线条,呈现出一种水墨朦胧的印象派风格,这个系列作品又回归到水墨,但又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艺术语言和表现的又一次升级,让我再一次领略了他在艺术表达和形式探索上的“格物”精神。
他第五件主题性山水画创作《城市更新·惠及民生》,与他创作第一件作品已时隔三年,从创作路线图看,变化是必然的,进步也是必须的。我个人认为这件作品最好,选题有新意,表现有新角度,语言单纯,处理完整,有点儿小想法,有点儿小意思、有点儿小风格。中国画讲传统、讲传承,很多人一学就陷进套路里出不来,而张鼎学传统不学套路、不学习气,敢想肯尝试、求新词、求达意,主题性创作的综合性要求,他都交出了自己的完美答卷。
五年五张画,标志着一名画家精进的过程。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作品,风格也多元,但仅从这五张主画就可以看到,他视野宽广、目标高迈,怎么攀登、如何前行,必然是他长期的思考。有人认为主题性创作和为参加全国美展而创作的作品是“展览体”“不艺术”,我认为这不客观。首先这些作品大多数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专业水平。我认为主题性创作是“全因素”,要求更全面更复杂。在中国画创作中,且不说“文人画”是否担得起唯一标准,即便一般性的“文人画”技巧,也不一定驾驭得了大容量画面的要求。张鼎一上手就“全因素”,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锻炼自己,到最大的平台上与高手过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选择和追寻自己的江湖,在创作形式上投入人文情怀,使作品意境得到升华。优秀就是这样来的,这才是真优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破浪前行的张鼎,在艺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他的优秀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作者系中国美协理事、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
张鼎美术作品
《筑城艳影》
《贵阳中环一景》
《奢香古镇·大地指纹》
《天眼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