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07期 本期3673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7

他们永远活着


——观电影《浴血困牛山》有感


□冉小东


最近,在石阡县实景拍摄的红色题材电影《浴血困牛山》在贵州各大影院上映,并在全国巡演点映。广大干部群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被生动、感人的剧情所吸引,引发强烈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影片通过紧凑的叙事节奏、细腻的情感描绘、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感人的台词设计、震撼的视听效果、悲壮的氛围营造,以主人公“大富”的第一视角倒叙表达,成功塑造了龙云、田海清等信仰坚定、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红军战士形象,以及淳朴善良的朱大嫂、猎户父子和坚韧勇敢的少数民族姑娘滕丹丹等老百姓形象。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碰撞心灵,每一段对白都激荡信仰。一场场生死战斗,更是无比惨烈和悲壮,让人深感震撼,潸然泪下。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只要有人还记得我们,我们就永远活着!既生动诠释了红军战士无畏的勇气和崇高的信念,更让大家深刻感悟到了红军的核心精神和内涵实质所在。

“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当俘虏!”红军战士们高喊着口号,一同跳下山崖……对此,你或许会好奇,这是哪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呢?其实,这千古壮举并非杜撰,而是发生在1934年10月铜仁石阡县境内,红六军团长征过程中的真实事件。90年前的这段厚重的历史,拍摄成电影依然惊心动魄,依然感人至深……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奉命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拉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红六军团转战赣、湘、桂、黔4省,先后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于10月7日进至贵州省石阡县甘溪境内,不料陷入国民党24个团的重重包围之中。红六军团第18师第52团为了掩护军团主力突围,将敌军诱至石阡困牛山地区,与敌激战三昼夜,成功掩护军团主力部队突出重围。坚守困牛山的100多名红军战士,面对国民党军的一次次疯狂进攻,浴血奋战、英勇顽强,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数十倍的敌人久攻不下、急于求胜,遂裹挟当地老百姓当人肉盾牌步步逼近。在这关键时刻,红军战士们为了不伤及群众,个个视死如归,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集体跳下几十米深的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红军长征途中永垂不朽的千古壮歌。

2024年11月,因工作关系,我与同事一同前往石阡县困牛山红色文化基地,实地探访红军集体跳崖遗址,参观困牛山红军壮举展陈中心,瞻仰红军壮举纪念碑并敬献花圈,现场聆听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困牛山红军壮举的感人故事。时间虽然过去了90年,除了以上描述的红军战士在危急时刻为了不伤及群众,毅然砸断自己手中的枪支集体跳下山崖这一英雄壮举外,在困牛山还有很多感人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一件棉大衣”的故事。1936年1月寒冬腊月时节,红二、红六军团大队人马到达石阡古城。在石阡休整期间,红军听说石阡有个神奇的古温泉,热水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几百年来,石阡人不论贫富,都有泡温泉的习惯。一天下午,贺龙同志和红二军团总部直属机关的同志们一起来到温泉。在洗澡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农民,贺龙同志还主动与这位农民寒暄。交谈中,贺龙同志得知这位老乡家里的东西全被国民党抢了,便问他:“你怕不怕红军?”那位老乡说:“红军不打人,不抓兵,不派款,不抢老百姓东西,还帮老百姓挑水、扫地……我不怕。”贺龙看着老乡那件破得到处都露棉花的棉衣,默默地把自己的棉大衣披在了老乡身上……之后,这位老乡从他人口中得知送棉衣的人是大名鼎鼎的“贺老总”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逢人便说:“红军的官兵实在好,和我们穷人心相连。”后来,这位农民帮助红军办了不少好事。就这样,“一件棉大衣”的故事在石阡大地上流传至今。

幸存红军陈世荣的故事。2001年,石阡县一个叫陈世荣的老人去世。这本该是件平常事,可他的离世却揭开了一个尘封67年的谜团。原来,这位老人的真实身份是红军战士何步荣,他是困牛山战役红52团的幸存者之一,跳崖时被树藤缠住活了下来,后被当地百姓收养。陈世荣为了纪念战友们,每年都风雨无阻地带着后人,沿着野草丛生、崎岖不平的山路,到困牛山祭奠他那些长眠于此的战友们。哪怕是在他晚年行动不便的时候,也要坚持拄着拐杖蹒跚行走两三个小时。同时,他还慎重地给儿孙交代:“以后我走不动了,你们也要替我来。”站在困牛山下,松柏翠绿、青山依旧,曾经见证过红军战士集体跳崖千古壮举的黑滩河水日夜不停地静静流淌着,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英雄传奇往事;陡峭险峻的困牛山,那坚韧如磐的悬崖仍然威严矗立,坚定地见证着那些红军战士伟岸不灭的高大形象。

站在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委会门前,宽敞干净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屋、高标准农田项目映入眼帘,困牛山村不再是偏僻、落后的代名词,如今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面貌已焕然一新。我在与前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交谈中得知:近年来,石阡县困牛山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红色文化传承为载体,抢抓全国第二批、全省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项目契机,将红色资源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接续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持续增强村级自身“造血”功能,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这个曾经偏远落后的小山村,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实现了华丽蝶变。

当前,我们距离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只有10年的时间,距离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也只有25年的时间。时不我待,催人奋进。回首历史,困牛山红军英烈的壮举,虽然已经过去了90年,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困牛山精神不会过时,当年红军战士在困牛山山梁上奏响的那一道道嘹亮的军号声永远不会消逝。红52团全体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将激励我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5060-4-1.jpg

《浴血困牛山》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