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01期 本期3671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7

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宁陕蒙三省区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摘登


为助推省委、省政府“富矿精开”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4月7日至11日,省政协调研组先后赴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三省区”),就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重点考察了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和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泰和新材、宝丰能源,陕西榆林能源化工、国能榆林化工,内蒙古神华煤制油厂、汇能煤化工等企业,实地了解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治理、煤制烯烃、煤油气综合利用等情况。

调研组认为,要学习借鉴“三省区”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做好“富矿精开”顶层设计,明确开发重点、开发时序,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同时,在加强科技支撑、加强高效配置、加强生态治理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深入推进“富矿精开”,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赢得发展主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取得新突破。


“三省区”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情况


总体来看,“三省区”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煤炭综合利用,着力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培育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富煤精配、富煤精开力度大、成效好。

调研组对“三省区”发展壮大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跃升、创新链向前沿聚焦。

(一)坚持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十年二十年磨一剑。“三省区”现代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客观上离不开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主观上则是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锚定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产业这一目标,不管市场如何变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以坚如磐石的信念我自岿然不动,十年二十年如一日,攻克无数难题,最终取得成功。

(二)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在服务“国之大者”中抢占先机。“三省区”始终聚焦“国之大者”,采取特色化、差异化策略,坚持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中谋取自身一域的发展,在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中实现了现代能源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三省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立足煤炭资源量大质优的比较优势,紧紧围绕把煤炭“洗白”、为煤炭“增绿”、让煤炭“光彩”,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举全省全区之力推动煤化工技术创新,做长产业链条、做强精深产品,在传统能源化工产业中不断培育出新质生产力,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转型发展之路。

(四)坚持大资源保障大加工,以高效务实的体制机制精准有效配置资源。“三省区”在培育发展壮大现代能源化工产业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煤炭资源的集中化配置,始终坚持由大型国企和知名民企投资生产,将煤炭资源、碳排放指标、用水指标等重点集中配置给集煤炭生产、精深加工等一体的技术设备先进、发展前景好、绿色低碳的大型优强企业。

(五)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统筹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三省区”在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生态优先、环境友好、循环利用、资源节约放在首位,督促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工艺更新,着力提升资源转化和利用效率,做到能耗、水耗和三废排放达标,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助推我省煤化工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建议


(一)持之以恒,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我省查明煤炭保有资源量803.79亿吨,位居全国第五,是我国江南煤海。在培育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上,虽然我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煤炭开采成本相对较高,进而导致用煤和用电成本较高,但在水资源的配套上优势十分明显。借鉴“三省区”的经验,关键是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认识到推动“富矿精开”、培育发展壮大现代煤化工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战略定力,精准定位、精致谋划、精心培育,以抓铁有痕的干劲、踏石留印的韧劲,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方能干出成效。

(二)要更加自觉把握时代大势、更加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更加有效服务全局。2023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坚定不移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要求、2024年2月全省“富矿精开”推进大会“推进‘富矿精开’是贵州服务和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大政治使命”的重要论述,既贯彻落实了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又切合了贵州的省情实际,既是贵州服务“国之大者”的必由之路,又是落实“省之大计”的发展新路。关键是要按照全省“富矿精开”推进大会的部署,进一步对接国家现代能源化工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结合我省的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明确每个产业发展的路线图,集中力量打造,在差异化、特色化中获得竞争优势,绝不能机械照搬照抄、盲目模仿。

(三)紧跟技术发展新方向,多措并举持续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在推进“富矿精开”、培育发展壮大现代能源化工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工作中,要紧盯现代能源化工等技术变革方向,遴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举全省之力加强攻关,加快设备更新,不断建链补链延链,提高煤、磷、铝、锰等资源型工业产品的综合利用效能,努力实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完善支持煤化工等资源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等创新平台,支持煤基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氢能产业、循环经济等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利用中科院、中国科大等定点帮扶单位资源,争取在六盘水建立煤焦油深加工及碳基材料研发平台、苯基材料研发中心、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炼焦副产氢耦合制备绿色甲醇、绿色合成氨等制氢技术及氢能应用研发平台。建立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渠道,引导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进行技术成果转化。

(四)加强采矿与找矿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找矿与生产环节强化沟通。下决心破除利益壁垒,以大无畏的勇气清理矿权。对不想开采和加工、不能开采和加工等长期占而不探、探而不采、采而不加的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收回探矿权、采矿权,对倒买倒卖探矿权、采矿权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严肃查处。建立煤矿、铝土矿、磷矿、锰矿空白区、边角资源清单,根据精深加工项目需求,制定矿权分类出让方案,优先保障尚未取得矿产资源的优强大企业、大项目。建立健全煤化工等资源精深加工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共享机制,更好实现探采加耦合发展,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坚持让专业化的优强大企业进行煤炭等资源开采和精深加工,在市场准入上作出严格规定,为资源适配合适的专业化优强企业。下大力推动煤化工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化、集聚化发展,在资源富集地集中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群。

(五)构建协同耦合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和循环经济体系。提高矿井水、煤矸石、煤泥、瓦斯、赤泥、磷石膏、锰渣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利用和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现代能源,推进风电、光伏与现代煤化工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一体化发展,以绿电换取化石能源减量消耗、废弃物减量排放。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林产业、旅游业等推进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将适合的废弃矿区尤其是矿坑、矿洞改造为农产品加工、储存厂房和旅游景点,将符合条件的矿井改造为战略资源储备基地。


5038-4-1.jpg

为助推我省煤化工产业高水平发展,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5月7日,省政协经济委赴六盘水市调研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图为调研组在盘北经开区实地考察。


    本报记者 李昊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