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35期 本期361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20

贵州省政协发展大事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州省委员会从1951年7月召开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来,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和全国政协的指导下,按照政协章程,团结和组织全省广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牢牢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富民兴黔、振兴中华、祖国统一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1.07~1955.02)


4984-2-1.jpg

1951年7月,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协商委员会。图为协商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1951年7月9日至16日,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贵阳隆重举行。

会议成立了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是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也是省政协的前身,由8个方面的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共529名代表组成。在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代行省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4年7月22日,普选产生的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代行省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历史任务结束)。

省协商委员会在协助政府推行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各界人士学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团结各界人士恢复和发展经济、加强政权建设、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届


4984-2-2.jpg

1955年2月16日至20日,省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召开。图为出、列席会议全体人员合影。


一届省政协由21个界别、97名委员组成(数据以每届一次会议为准,下同),任期从1955年2月至1959年12月,共4年10个月。期间召开了4次全体会议、31次常委会议,重要议题有:研究决定设立地方政协组织的名单,讨论全省农业计划纲要和其他重要法规,开展政治运动等。

一届省政协根据国家形势的发展和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全省各民族、各民主阶层、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人士,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以及帮助各界民主人士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中,发挥了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重要作用。



二届


4984-2-3.jpg

1959年12月9日至14日,省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二届省政协由24个界别、259名委员组成,与第一届相比界别增加3个、委员增加162名,任期从1959年12月至1963年12月,共4年。期间举行了3次全体会议,召开了35次常委会议,重要议题有:协商成立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听取有关部门负责人作教育事业调整、轻工业、商业工作报告,讨论当时阶段阶级斗争以及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等。

二届省政协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参加增产节约运动。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贯彻民主集中制;在帮助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进行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加强自我改造和自我教育;在团结各阶层人士进行反对国内外敌人斗争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届


4984-2-4.jpg

1964年1月8日,省政协三届一次常委会议在贵阳召开。


1963年12月25日,省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召开。三届省政协由24个界别、262名委员组成,与第二届相比界别相同、委员减少17名。1963年至1977年的14年期间举行了2次全体会议,召开了14次常委会议,重要议题有:决定在全省各界人士中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研究组建新一届省政协事宜等。

三届省政协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逐步健全了组织和工作机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爱国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统一战线,加强了团结,振奋了精神,调动了积极性。


四届


4984-2-5.jpg


1981年2月21日至3月1日,省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四届省政协由25个界别、446名委员组成,与第三届相比界别增加1个、委员增加204名,任期从1977年11月至1983年4月,共5年5个月。期间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召开了31次常委会议,重要议题有:听取和讨论落实统战政策问题,审议通过进一步改进提案工作的意见,作出设立省政协办公厅和恢复政协政治学校的决定等。

四届省政协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不断清除“左”的错误影响,逐渐恢复了履职活动,逐步明确了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在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巩固和发展全省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四化”服务、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届


4984-2-6.jpg

1983年4月16日,省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五届省政协由27个界别、533名委员组成,与第四届相比界别增加2个、委员增加87名,任期从1983年4月至1988年1月,共4年9个月。期间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召开了28次常委会议,重要议题有:审议通过省政协工作委员会和工作组简则;作出设立遵义、安顺、毕节、铜仁四地区联络处,设立省政协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省政协政治学校更名社会主义学院、提案审查委员会改为工作委员会等决定。

五届省政协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循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作用,广泛团结和组织政协委员及各族各界人士,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兴黔富民和祖国统一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届


4984-2-7.jpg

1988年1月16日至24日,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六届省政协由28个界别、568名委员组成,与第五届相比界别增加1个、委员增加35名,任期从1988年1月至1993年1月,共5年。期间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召开了28次常委会议,重要议题有:审议通过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提案工作条例,地区工作委员会试行条例等制度;决定设置全会闭会期间的12个常设工作机构等。

六届省政协认真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各方面工作,在我省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把13个工作组和1个工作组协调委员会,改设为提案、学习、文史经济、法制、教科文、医卫体、工妇青、民族宗教、祖国统一联谊等10个专门委员会。1989年创办《贵州政协报》,开辟了重要舆论园地。



七届


4984-2-8.jpg

1993年1月3日至11日,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七届省政协由29个界别、569名委员组成,与第六届相比界别增加1个、委员增加1名,任期从1993年1月至1998年1月,共5年。期间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召开了28次常委会议,重要议题有:审议通过省政协《关于加快我省麻山极贫片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议案》《关于加快我省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建议案》,增设“港澳台”界别决定等。

七届省政协按照政协章程和届初提出的“转变观念,适应形势,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工作思路,围绕省委制定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我省麻山、瑶山“两山”地区扶贫开发步伐等开展视察调研和协商议政,为推进贵州改革开放和富民兴黔作出了积极贡献。1994年创办的《文史天地》杂志,是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强可读性和较高知名度的品牌期刊。



八届


4984-2-9.jpg

1998年1月5日至14日,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八届省政协由29个界别、557名委员组成,与第七届相比界别相同、委员减少12名,任期从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共5年。期间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召开了26次常委会议,重要议题有:审议通过省政协《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有关工作建议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案》,讨论政协如何助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八届省政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实施“科教兴黔”战略等开展视察调研和协商议政,对促进贵州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届


4984-2-10.jpg

2005年11月,贵州省政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九届省政协由30个界别、575名委员组成,与第八届相比界别增加1个、委员增加18名,任期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5年。期间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召开了28次常委会议,重要议题有:决定九届省政协设提案、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与法制、民族与宗教、文史与学习、港澳台侨与外事9个专门委员会等。

九届省政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围绕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基”巩固提高等重大问题开展视察调研和协商讨论,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了我省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



十届


4984-2-11.jpg

  2009年9月,贵州省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十届省政协由31个界别、585名委员组成,与第九届相比界别增加1个、委员增加10名,任期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5年。期间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召开了33次常委会议。重要议题有:审议通过省政协《关于抓住机遇促进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案》《关于加大贵州省重要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的建议案》等。

十届省政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围绕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情况、“十二五”规划编制、黔中经济区核心区规划及工作情况、“三化”同步建设、创办贵州理工大学、社会管理及其创新问题等开展视察调研、协商议政,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届


4984-2-12.jpg

2017年9月20日至21日,中国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发展协作推进会在仁怀市召开。


十一届省政协由31个界别、584名委员组成,与第十届相比界别相同、委员减少1名,任期从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共5年。期间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召开了30次常委会议。重要议题有:审议通过省政协《关于进一步加大我省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力度的建议案》《关于我省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建议案》;决定合并省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和省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设置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增设省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等。

十一届省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重点打造100个旅游景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万亩大坝耕地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视察调研和协商议政,为推动贵州后发赶超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二届


4984-2-13.jpg

2018年7月3日,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推进会在贵阳召开。


十二届省政协由31个界别、571名委员组成,与第十一届相比界别相同、委员减少13名,任期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共5年。期间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召开了32次常委会议。十二届省政协决定将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更名为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将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更名为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

十二届省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努力以高质量履职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工作有:实现所有党政领导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建议、“一府两院”领导与委员专题协商全覆盖;争取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支持,推动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及贯彻落实;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协开展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指导市县政协加强和改进工作,出台“院坝协商”工作规则和“社区协商”工作规则,促进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


十三届


4984-2-14.jpg

2024年1月23日,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召开。图为大会会场。


十三届省政协由31个界别、570名委员组成,任期从2023年1月起,共召开2次全体会议、11次常委会议(截至2024年9月19日)。

十三届省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在深化理论学习上下功夫,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走深走实走心;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下功夫,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上下功夫,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深化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以高质量调研助推高质量发展;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上下功夫,创新开展“园区协商”;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清廉政协建设;在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强化委员学习培训,扎实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全力打造高素质委员队伍、高标准干部队伍,努力在新征程上不断交出不负历史和人民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