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526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5

文章合为时而著


——读《“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有感


□李田清



4913-3-1.jpg

《“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

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

姚  瑶  著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者,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意指文章应该反映时代,诗歌应该以现实事件为创作素材。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千百年之后,这句话依然折射出价值光芒与现实意义。

“文为时而作”,可以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黔东南州作家协会主席姚瑶编著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践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和叙述“村BA”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讲述了台江县台盘村通过举办“村BA”赛事走红和精神文明生活不断丰富的精彩故事,展现了这个苗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巨大变化以及铺向未来的美好画卷。

2022年8月,台盘村的篮球赛火了。这是一场草根赛事,球员大多是种田农户、水果商贩、餐馆老板和在校学生等。在村里的露天篮球场上,球员们挥汗如雨,拼抢厮杀。村民们则自发组成表演队、啦啦队,身着民族服饰,带上锣鼓、锅盆,在围得水泄不通的球场上,用最朴素的方式,为他们心目中“最高端的赛事”加油助威。

每场球赛的开赛前夕、中场休息及比赛间隙,都有当地村民上演的民族民俗风情展演,苗族多声部情歌、苗族飞歌、苗族古歌,反排木鼓舞、苗族踩鼓舞和苗族芦笙舞轮番上阵,篮球文化与民族文化共舞,演绎了一场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赛事经由短视频传播,几百亿的浏览量喷涌而来,刷屏网络,传播至全国,影响到海外,全世界的目光一时聚焦于此。

网友们称之为“村BA”。

“村BA”的火爆出圈,反映了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乡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村BA”的出圈无疑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增添了生动的注脚,因而被央视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

从姚瑶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乡村文化的力量。它不仅呈现出了台盘苗寨一种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文化,更展现出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苗族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

我们常说,文学创作要贴近实际,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这既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推出精品力作的重要方法。

姚瑶第一时间走进“村BA”现场,用第一视角感受赛事现场的热火场景,围绕“村BA”,以充满诗意的文字记录“村BA”的前世今生,耗时一年多时间写下了这部作品。该书被中宣部列为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并入选“中国好书”2023年12月推荐书目,成为描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成功范例之一。

该书向读者讲述了台盘村的发展历程、特色体育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全面展示了台盘村的巨大变化和村民快乐幸福的生活。正如姚瑶在文中所言:“我在这个苗寨看到了百姓的欢喜、村庄的命运、国家的兴旺,看到了基层的有序治理,看到了少数民族同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信心百倍地走在蓬勃的乡村振兴之路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给读者带来感动,更能带来砥砺奋斗的激情。姚瑶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就是浓墨重彩描写了可歌可颂的人物群体形象和事迹,台盘村那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党员干部,那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脱贫攻坚队员,那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各行各业的芸芸众生,他们的心理心态各具特色、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

读罢该书,笔者感受到了苗寨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领悟了“幸福都是干出来”的道理。这些群像式塑造,其实就是黔东南州苗乡侗寨旧貌换新颜的缩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姚瑶创作这部作品也是如此,其中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在这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姚瑶无数次走进台盘,长时间在台盘蹲点体验生活,多次对村里的球队和球员进行采访,先后走访了许多村民、村干、驻村干部,拜访了村里的民族文化传承人、篮球运动爱好者、回乡农民工。

在这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姚瑶记不清和多少村民喝过酒、聊过天。记得有一天,他应邀来到一村民家,只见灶火烧得旺旺的,沁人肺腑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聊着聊着,一锅酸汤鱼,几碟农家小菜,丰盛的晚餐很快摆上了桌,鱼是村民自家田里养的,菜是自家地里种的。主人拿出自家酿的醇香米酒,频频劝酒说:“你难得到苗寨来,一定要喝个一醉方休。”

苗家米酒度数虽不算高,但后劲大,几杯下肚之后,姚瑶就有些飘飘欲仙了,但浓浓的乡情乡谊,却让他心里暖融融的。姚瑶为他们的真诚、朴实而感动,为他们的努力、拼搏而动容。

拥抱现实生活、紧贴社会人心、文与时代共生长。成功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火热生活的关注热爱,离不开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的求实态度,更离不开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的成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