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3520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01

红军红,遵义红


□韩中州


色彩是一座城市个性气质和人文历史的独特名片,是这座城市信仰和情感的直接表达。一个城市拥有让人一见倾心的魅力,不仅是地理环境建筑风格呈现的外在风貌,更在于人文历史精神生活积淀的文化形象。

到过遵义的人都知道,遵义是一座红城,外地人多半是冲着“遵义会议”这个响亮的红色名头去的。解放后,红色就成为这座高原古城的底色。因为1935年那个寒冬,一次挽狂澜于将倾的历史性转折,红色的楼、红色的旗,红色的云,红色的歌,红色的历史,红色的荣光、红色的精神、红色的理念,都赋予了这座千年古城一种强大的红色气场。红色给人的感觉总是一种大义凛然的正气。红色又恰巧暗合遵义名字的寓意。遵义之名取自《尚书·周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的先哲古训,意为不偏不倚,遵循王道之正义。遵义之名从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使用至今已有1382年历史。2011年5月,经广泛征求民意,代表遵义个性色彩的城市精神表述语“遵道行义,自强不息”,正式对外发布,赋予这座红色城市昂扬的精气神和饱满的正能量。

八十九年前,红军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后,召开了拯救危局的遵义会议,发动了遵义战役、四渡赤水战役、青杠坡战役和两次娄山关战役,建立了黔北苏区根据地。红军在黔北转战停留三个多月,足迹遍及160多个乡镇。从驻留的时间和留下的红色印记看,尽管无法与井冈山、瑞金、延安等革命老区媲美,但遵义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的历史地位无与伦比。

1982年2月、1986年12月、1994年1月,国家先后分三次公布了99个历史文化名城,后来又陆续增补了29个。遵义和延安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四大古都,并列进入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中,早于咸阳、敦煌、邯郸、淄博、平遥等声名赫赫的古城。从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遵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无法取代的地位来看,遵义能名列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行走在遵义的大街小巷,这座古城骨子里流露的红色文化的气质神韵,赓续了当年血气方刚、正气凛然的红军精神。

遵义红是红军的传奇。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血染湘江后,在遵义一座灰白相间、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重整旗鼓。在二万五千里铁流浇铸的红色飘带上,铁锤镰刀淬砺的红旗,从这里将星星之火燎原高天远地,将红色图腾铺排万里河山。这座小楼现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红军留下的宣传队、播种机和宣言书,向五湖四海的游人,宣扬传播着这座古城的红色文化和革命故事。遵义会址前的子尹路和后面的杨柳街、红军街,是遵义红色文化的核心区域,只有进入这里,才能触摸这座古城红色文化的根脉。绿意飘拂的杨柳,拂动遵道行义的绿意红情。每天南腔北调的人流,淹没了杨柳街、红军街深藏的寂静,却藏不住这条古街,街头巷尾木栏青瓦深深的红情、悠悠的古风;藏不住一个个红色遗存散发的往事荣光。漫步青石巷道,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在摩肩接踵中刻上红色印记。隔着一条沉潜的湘江,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与当年鏖战的红花岗、老鸦山遥遥相望。每逢梨花风起的清明节,遵义人民都要自发登上绿色葱茏、祥云红光笼罩的红军山,祭奠长眠在这里的邓萍、钟伟剑、龙思泉等红军烈士。红军烈士纪念碑,花岗岩汉白玉石雕坚实厚重的底座,高高托起万金足赤的镰刀锤子,托起所有壮怀激烈的追忆。一句深情的告慰,一声庄重的誓言,让所有的景仰,融入英烈墙满壁的忠魂,让所有的缅怀,刻进纪念碑高耸的不朽。

遵义红是人文的传承。遵义所在的黔北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在遵义桐梓县发现了迄今二十万年的远古“桐梓人”化石遗址,还原了古黔北史前文明的辉煌。从秦汉开始,遵义受巴蜀文化和楚湘文化的影响,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圈,文脉绵延久远。汉三贤舍人、盛览、尹珍,学究天人,开教化之先,拓黔北文化之源;清三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倡学兴教,讲经论道,泽润桑梓。播州土司,沐夜郎古风,开黔北七百年盛世;海龙古囤,关山雄奇,盛极一时,演绎中世纪战争风云。禹门沙滩,风水灵秀,人文荟萃,创清诗三百年奇观。

遵义红是生产力的传播。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线建设,奠定了遵义工业生产的基础。从1964年开始,国家在遵义地区开展了以铁路为先导,以国防科技、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重点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延川黔铁路两侧铺开,主要有航天工业061基地、长征电器基地、天仪电工厂、遵义钢绳厂、遵义铁合金厂、遵义钛厂等军工企业及配套企业。支援三线建设是那时中国许多家庭引以为傲的红色足迹和红色荣光。我父母在我还不记事时,就带着我离开大别山下的红安,中途辗转建设武汉钢铁厂、郑州铝厂,最后落户大娄山下的遵义。我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遵义铁合金厂和遵义钛厂热火朝天的厂区环境中度过的。从“遵王之义”到“遵道行义”,遵义千年的文脉,流淌着天然的文化自觉自信。随着红色文化的深入人心,这座古城有了温暖的人文力量,更有了拼搏的奋进力量。

遵义的酒文化、茶文化、辣椒文化,都浸润在红色文化气场里。当年红军四渡赤水,茅台河谷的一段河流,现在已成为生态环境独一无二、红色文化和酒文化亲密融汇的美酒河。每年到了美酒河颜色开始变化的时候,酒师们就开始酿酒了。美酒河两岸有上千家酒厂,从河里取水酿造酱香白酒。茅台镇河滨地带,建有茅台渡口纪念碑、四渡赤水纪念塔、红军铁索桥、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等红色遗存。1935年3月,红军组建了遵湄绥游击队,下辖四个分队,活动于遵义、湄潭、绥阳边缘地区,配合主力红军转移。现在湄潭、凤冈已经成为著名的茶乡,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绿色茶海;苟坝会议召开地播州区(原遵义县)和绥阳县的红辣椒已红透大江南北。

遵义红是诗情化境的传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黔之北波诡云谲的万千气象:豪气横生的大山,放纵不羁的峡谷,桀骜不驯的江河;大自然的恩宠护佑,孕育了黔之北神奇灵异的生态气场:四处滋长的绿色,遍地衍生的神话,混沌原初的图腾;大自然的荣枯浮沉,雕琢了黔之北独步天下的绝版美丽:清雅空灵的青山,云蒸霞蔚的峰林,溪流纵横的沟壑……

在娄山关西风台俯仰苍茫,“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诗情,已成为遵义乃至全中国“迈步新长征,建功新时代”出师壮行的表述语和事业追求的至臻境界。

红军红,遵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