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而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指出,要大力激发“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国潮”者,大国之潮,国之大潮,波澜壮阔,折射出一种大国复兴的磅礴气象。
当前,“国潮风”正劲,实物与文化的跨界融合,为消费赋予了更多内涵,也带动了多个行业不断焕新发展。在为国潮品牌带来流量与关注的同时,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国潮+”的发展新路。
“国潮+”奔涌澎湃年轻创造力
当国潮遇见音乐
3月29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由上海歌舞团出品的“海上声韵”——海派红楼梦主题音乐会进行首演,一首《葬花吟》吟唱凄清忧伤的离别意;一曲《枉凝眉》道出镜花水月的宝黛情。作为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体演出项目,这场“纯享版”《红楼梦》音乐会融合海派室内乐,11位青年声乐艺术家唱响13首87版《红楼梦》中的经典曲目。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唤起了观众的美好回忆,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国风掀起“春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申城舞台上熠熠生辉,在今年的“上海之春”以更丰富多元的形式展现。“清夜闻琴”——戴晓莲古琴专场音乐会、“芬芳千古”——纪念闵惠芬二胡音乐会等将再现经典曲目,奠定国际音乐节的专业基石;青春国乐进行时——“方锦龙和他的弟子们”国潮音乐会、“零·壹|中国色”国乐与AI音乐会等则呈现出国乐最时尚的面貌,彰显年轻一代澎湃的创造力。
4月20至21日,由上海星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的国潮音乐嘉年华在武汉举办,活动邀请了汪苏泷、毛不易、单依纯、吴克群、许巍等20多位(组)知名音乐人。武汉,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再次成为潮流的聚集地。
国潮音乐嘉年华用具有现代感的音乐赋予地区新的活力,让更多乐迷通过音乐的舞台了解到武汉潮流与传统融合的文化特质。活动现场乐声澎湃、人潮涌动,其以“音乐+”的互联网文旅模式,实现音乐、旅游、文创三者跨界融合,吸引了约5万市民和游客来到现场,其中有近一半的乐迷来自其他省市。国潮音乐嘉年华不仅为乐迷带来了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成为了城市消费的新业态,成为推动当地经济消费、文旅升级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引擎。
事实上,早在2000年,周杰伦在创作歌曲《娘子》时,就已经开始试图融入更多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应当是最早提出并尝试与“国潮”相融合的领域。但伴随“国潮”内涵不断翻新,近两年,音乐在这方面的受关注度,反而不如国货、国漫、汉服等。此轮各路人马汇集,既是应时应景,又显然不想让自己的实验陷入“复古感”——如果说国潮是大势所趋,那么国潮音乐也应是探索下一个十年流行音乐可能的起点和归宿。
当国潮遇上数字藏品
2022年12月,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正式推出“文旅中国元宇宙”项目;2023年10月,文旅中国元宇宙第二届生态大会召开,“文旅中国元宇宙”正式发布;今年3月,“文旅中国元宇宙”发布了第二款PFP(社交头像)数字文化版权商品“忒PANDA·国风”。该款藏品基于“忒PANDA”形象,融合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传统服装、配饰、纹路以及非遗元素,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藏品在中国文化传媒新文创藏品平台限量发售1800份,很快售罄。
“‘忒PANDA·国风’PFP数字藏品融合国风、非遗及历史文化元素,创新呈现于时尚单品,深受年轻人喜爱。相较于首期‘忒PANDA·街头’PFP数字藏品,此款更显文化魅力。”“忒PANDA”视觉设计师程韵说,“市面上的熊猫IP众多,但我们希望‘忒PANDA’能代表我们自己的文化,并具有独特之处。我们在细节打磨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包括露眼白、下垂眼和身体体态等,以塑造一个有个性的中国熊猫IP。”
在程韵看来,“忒PANDA”作为诞生在中国本土的潮流艺术IP,结合中国历史故事、民俗文化、中西方潮流艺术和Web3.0玩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忒PANDA”的家族形象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忒PANDA”PFP数字文化版权商品的成功发售,预示着时尚潮流艺术IP可以在数字科技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文化创意产品创作模式。这种模式重构了多样的IP内容生产方式,重塑了全新的IP商业模式,为文化商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2023年9月2日,由灵境·人民艺术馆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推出的十二生肖数字秦俑正式限量发行。
十二生肖数字秦俑的设计灵感来自秦文化中的“俑”。灵境·人民艺术馆将“秦俑”与“十二生肖”的主题结合,进行IP形象的原创设计,分别制作成12款高清3D数字秦俑,各发行1000份。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和符号,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个独具特色的生肖俑,在传达“秦俑”文化的同时,也展现了不同生肖的魅力风采。在设计风格上,十二生肖数字秦俑突破传统,增加了科幻元素,体现出未来科技感,彰显新国潮的活力。
十二生肖数字秦俑的发行,是通过数字科技赋能,将秦文化、生肖文化与科技元素完美融合的一次成功探索,启示我们未来如何不断提升数字技术服务能力,用内容科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创新手段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3年4月、9月、11月,由“国内头部数藏平台+热门国潮IP”——鲸探与敦煌美术研究所携手创作的“寻梦敦煌”系列三款场景数字藏品先后发布,均秒空售罄。
“寻梦敦煌”系列数字藏品利用数字技术以动态化数字洞窟的形式表现,在藏品设计过程中竭力将敦煌经典艺术作品中的角色和细节生动再现,让收藏者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以身临其境之感遇见敦煌。
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相遇,碰撞出格外绚烂的火花。敦煌数字藏品促进了数字艺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与艺术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展示空间。数字藏品通过将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数字化转换和创新,可以使这些经典艺术作品在元宇宙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以数字形式呈现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连接历史与未来。
当国潮遇见非遗
2023年12月20日凌晨,气温跌破“冰点”,上海豫园商城晏海阁前却一派热闹景象,高9.5米、宽10米的巨型龙灯,正由施工团队小心翼翼地吊装完成。当灯光亮起时,这条“中国龙”仿佛在夜空中翱翔,栩栩如生、气宇轩昂,令人震撼。
这组龙灯由90后海派剪纸传承人李诗忆和她的团队设计制作,以“新国潮非遗传承”为宗旨,在坚守匠心匠艺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演绎,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此外,在这次灯会上,豫园老街区域被打造为“奇豫上博”文化特色街区,赢得广泛好评,亦是出自李诗忆团队的手笔。上博馆藏琴高乘鲤图、剔红海水飞鱼纹圆盒、石舟铭漱金玉鱼佩墨,以及窑粉彩佛供双鱼等蕴含锦鲤元素的文物,在李诗忆团队的精心打造下,摇身一变,成为充满趣味的锦鲤灯组和网红双鱼邮筒。
李诗忆坦言,传统手艺值得坚守,但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注入文化艺术基因与国潮之力,亦能更好吸引年轻一代关注。
2月10日,中国农历新年期间,来自广东普宁南山英歌队的十六名舞者在伦敦最古老商业街伯灵顿拱廊街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快闪表演,这是国家级非遗英歌舞首次出海与英国民众“邂逅”。
英歌舞作为中国潮汕地区独特的民间传统舞蹈,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身,以其豪迈奔放、刚劲有力的风格被誉为“中华战舞”,有300多年的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的英歌舞在兼容并蓄的传承中不断创新,正焕发时代活力、引领流行风潮。几乎每个英歌队都在阵容和招式上有着不同的创新,推动英歌舞从“网红”走向“长红”,走向世界,成为展示民族自信的文化窗口和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文化纽带。
4月13日至18日,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在海南举办。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品牌参展,其中丰富的非遗展品交流互鉴成为本届消博会的一大亮点。
在消博会海南国货潮品馆,一对高2.2米、腹径90厘米的巨型椰雕花瓶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椰壳本是废弃之物,海南省级非遗椰雕工艺传承人符史琼花费4年将之精心雕琢成巨型椰雕花瓶。对海南椰岛艺人来说,仿佛万物皆可椰雕,椰雕花瓶、笔筒、象棋、茶杯、茶壶、储蓄罐……充分融入生活,为椰雕非遗保护利用打开了思路。
海南非遗项目众多,椰雕、黎锦是其中的代表。古老的黎锦已逐渐融入现代生活。在海南国货潮品馆,海南非遗品牌“希椿”创始人瞿春春带来的织有黎锦纹样的袜子被抢购一空。海南黎锦创新应用于各类时尚单品,如岛服、披肩、挎包、腰包、文件包乃至护照包等。“希椿”这次推出了服装、家居、礼品及文创产品,均基于海南的非遗项目开发,很受欢迎。
借助消博会的舞台,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策划组织了200平方米的海南国货潮品馆。国货潮品馆按展品和展示功能,分为文创潮品、黄花梨、黎锦、椰雕、藤编、沉香和非遗互动体验等十大展区,突出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充分呈现“国潮风”特色,成为中国传统商品走出去的新舞台。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公共服务处(非遗处)负责人表示,海南国货潮品馆此次展出的近千款产品,集成式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成果,海南非遗也在交流中迸发出创新灵感。
国潮产品的魅力在文化,其产品创意更是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目前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也是一个巨大的IP宝库,能够为国潮产品的开发、设计、制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比如,故宫已开发文创产品1万多种,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很多文创产品都运用了非遗元素。
总之,国潮的兴起,拓宽了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活态性传承的路径,让非遗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展示场景,让更多年轻人可以看到非遗、听到非遗、摸到非遗,对非遗有所向往,助力保护传承非遗的力量不断壮大。
“海上声韵”——海派红楼梦主题音乐会。 (资料图)
“忒PANDA”带领游客感受西湖美景。 (《时尚》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寻梦敦煌”系列数字藏品。 (资料图)
豫园灯会上的巨型“非遗”龙灯。 (资料图)
(整理:万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