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必须” 强化履职担当
□黄仕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尤其要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三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
作为基层政协组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基层实际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要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把准把牢政治方向。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讲政治是政协组织最根本、最本质的要求。我们必须擦亮人民政协政治底色,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调。一要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深学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要站稳政治立场。把讲政治作为根本原则,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第一要求,强化政治自觉、保持战略定力,做到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三要扛起政治责任。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做到真心诚意维护核心、表里如一捍卫核心、言行一致紧跟核心。
——必须聚焦聚力重点任务。紧扣党委政府各项重点工作,要找准服务中心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自觉把政协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把握、思考和谋划,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贡献政协智慧,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聚焦重要政策决策贯彻落实强监督。围绕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省、市、县党委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构建有序的民主监督制度体系,畅通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委员重要建议直通车等监督渠道,反映真实情况,不断提升监督实效,推动工作落实。二是聚焦重点民生关切重协商。把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职的重要着力点,围绕促进民生改善广泛开展“院坝协商”“社区协商”,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在协商中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协助党委政府破解民生难题。三是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聚力量。坚持围绕重大产业项目谋划、部署和推进情况,发挥智力集聚的优势,深入开展视察、调研,认真查找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助力产业项目落地落实。
——必须汇聚集聚发展合力。要始终围绕中心,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谋发展之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一是用“正能量”体现政协担当。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的优势,广泛汇聚各方力量,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委员在行动、文明创建·委员在行动、产业发展·委员在行动等履职活动,持续发出好声音、集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二是用“金点子”体现政协价值。聚焦重点协商课题,按照协商有计划、调研有主题、建言有载体、履职有成效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高质量调研、高质量协商、高质量建言,做到摸实情、谋良策、出实招,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用“新引擎”体现政协作为。探索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新模式、新载体、新平台,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形成民意汇集、诉求表达、分歧化解、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在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汇聚力量上展风采。
——必须锻炼锤炼过硬本领。政协委员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好职能职责的基础和关键。必须以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为目标,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家国情怀,做到为政有为、为商有道、为艺有德、为人有品。一要强学习,锤炼谋事虑事能力。持续强化理论学习,准确把握政协的履职方向、目标和方法路径,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提升想在前、谋在前、议在前的履职本领。二要强实践,锤炼参政议政能力。自觉投身到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伟大实践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始终做到党委有要求、政协有行动,精准议政、靶向建言,确保议政议在关键处、议在需要时、议在点子上,在参政议政中展现政协作为。三要强担当,锤炼创业创新能力。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积极探索创新,善作善为,担当起人民政协制度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的责任,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扎实履职尽责,在干事创业中展示政协形象。四要强自律,锤炼拒腐防腐能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守底线、讲原则、有边界,做守纪律讲规矩的忠诚执行者、模范引领者、坚定捍卫者,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协委员队伍和政协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印江自治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