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22期 本期348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2-29

红军转战赤水期间的军民鱼水情


□周超南  刘青祥  王大勇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根据情况的变化,拟经赤水从泸州至宜宾一线北渡长江在成都或西北建立新苏区。1935年1月19日起,中央红军主力分三路陆续从遵义、桐梓、松坎等地出发,向赤水地域挺进。1月24日,右路纵队红一军团进抵赤水县域,经三元场抵达土城。25日,红九军团奉命归入右路纵队,暂由红一军团指挥,离开中路纵队,经程寨、大白塘、石堡寺攻占习水县城官渡。右路先锋部队为打开北渡长江通道,计划前往赤水河下游寻找渡河地点。25日凌晨至28日,红一军团先后在猿猴渡口、黄陂洞、七里坎、旺隆场、柏杨坎、复兴场与黔军、川军发生激烈战斗,随后向葫市、猿猴场一带转移。红九军团于26日在箭滩与川军遭遇发生战斗,向葫市一带的红一军团一师靠拢。28日,中央红军中路纵队、左路纵队等部队(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军委纵队、红一军团二师)在青杠坡周边与尾追的川军郭勋祺旅等部进行了激烈战斗,从而拉开“四渡赤水”序幕。

红军长征进入赤水县境之前,境内的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通过张贴标语、口头宣传等形式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为赤水人民了解红军、信赖红军、支援红军奠定了思想基础。红军进入赤水河边集镇后,一边开展扩红宣传、打地主、土豪分浮财;一边主动帮助穷人挑水、劈柴,将自己带的粮食、衣物送给穷人。红军第五军团政委曹木林,甚至将自己唯一的棉衣和军毯送给丙滩一位贫苦的秦姓农民。红军以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的拥护和信任,让国民党反动派的谣言不攻自破。老百姓纷纷走出躲藏之地,从山上回来帮助、支援红军。据不完全统计,赤水境内加入红军的青年达800余人,其中,赤水兵工厂青年熊绍林就是典型代表。他得知中央红军要进军赤水县城的消息,立即做好参加红军的准备。后因中央红军在黄陂洞、复兴场与川军激战受阻,未能顺利进入赤水县城。熊绍林没能如愿,但他并不灰心,沿着红军转移的方向去寻找部队,在毕节参加了红军。

1月25日凌晨,红一军团2师5团2营进占猿猴场,发起猿猴渡口夜袭战,在赤水河西岸击溃守敌黔军二十五军侯之担部。后续部队相继进入猿猴场,后街李仕卿、周树清、桑海清、袁吉三等人组织群众,手执红旗,放着鞭炮欢迎红军。一位红军首长邀请李仕卿等人到区公所,经过座谈议定成立了猿猴苏维埃政府,由李仕卿任猿猴苏维埃主席,周树清、桑海清、袁吉三等任委员。在猿猴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袁吉三组织群众,打开区公所粮仓,为红军加工大米。同时,群众纷纷筹盐、筹粮、送柴、送菜、煮饭支援红军。

1月27日晚,黄陂洞战斗后,几名红军战士途经旺隆场附近王元顺家。王元顺发现他们又累又饿,便煮饭给红军战士吃,还带着他们抄近路追赶队伍。三名红军伤病员先后来到陈超杰(时任赤水县第二区区长)家要求隐蔽时,陈超杰没有拘捕他们邀功请赏,反而赠予大米和药物,护送这三名红军伤员离开险境。红军战士邓正华在黄陂洞战斗中身负重伤,卧伏草丛,被乡民黄玉辉救回,藏匿家中。次日龙坪乡(现属赤水市天台镇辖区)乡长周维彬清乡,搜查过程中,发现黄玉辉家地上的血迹。黄玉辉急中生智,忙用柴刀悄悄划破手指,滴血于地,以掩护红军战士。

1月28日,一渡赤水前,家住猿猴场的船工杨绍清在猿猴苏维埃政府的宣传影响下,热心支援红军,主动将自身看守船只提供给红军搭建浮桥。杨绍清还邀约十多名会弄船的青年人协助红军搭建浮桥。消息传出,很多船工、百姓都前来帮忙。

1月29日,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和军委纵队一渡赤水河进至唐朝坝休整,将80多名重伤员安置在唐朝坝和太平渡一带贫苦农民家中疗伤。2月18日至21日红军二渡赤水河时,基本痊愈的几名红军战士得以归队,未愈的伤员仍留在唐朝坝、淋滩、太平渡一带疗伤。时任淋滩区区长的刘纯武前后收留治疗掉队的红军伤病员(包括何祖生、田成五等)达40多人,痊愈后资助其返回部队或安排妥当的职业。

红军主力一渡赤水转移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屠杀,赤水人民冒着砍头危险,怀着对红军的无限感激、思念之情,勇敢、无私地掩护、救助红军伤病员,又留下许多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猿猴贫苦农民袁万和(又名袁善文)、聂永珍夫妇,主动把两名重伤员藏留家中,在巧妙骗过保长和清乡团的搜查后,伺机将伤员从家中转移到屋后林中废炭窑里,避开敌人的搜捕。其间,聂永珍佯装割草打柴,每天给伤员送饭、送药。聂永珍见红军伤员伤势严重,回娘家请来当草药医生的父亲为他们医治。红军伤员病愈后归队时,聂永珍夫妇将其送出赤水县境。

在土城青杠坡战斗中,红军战士黄万先胸部负重伤,为不拖累部队,便藏在一个草堆里,农民张民安发现后把他背到家中疗伤。团防队长知道后,带领团丁到张民安家搜捕,闻讯赶来的贫苦农民火速将黄万先转移到林中,藏在“生基坟”里,每天送饭、送药。黄万先伤情有所好转后,张民安又将他转移到唐朝坝亲戚家中,请当地中医继续治疗。

丙安乡青年郗仁永听说离丙安二十五公里的后河马鹿坝有三名红军伤病员,就说服父亲派赵海清去马鹿坝找寻。赵海清到小沟口后,获知两名红军伤员已遇害,另一名红军伤员已转走丙安方向,便回头赶去,在离丙安十五公里的幺站(地名)遇上这名叫刘洪发的小红军伤员,赵海清将刘洪发带到郗家安置。后来,郗仁永、刘洪发于1949年1月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赤水人民会不顾危险冒死帮助红军?这和赤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政治环境密不可分。赤水水运发达、通江达海,信息和新文化思想进入较早。1929年,在这里建立了贵州省最早的地方中共组织——赤水合江特别支部,以开办“文庙学校”和“平民夜课学校”作掩护,传播宣讲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发动兵工厂工人进行罢工和农民抗“铁板租”、抗“春荒”运动,与军阀、地主劣绅进行斗争,在人民群众的思想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期间,赤水、合江地方党组织发动了“石顶山起义”,不少贫苦农民、猎户和苗族同胞参加起义,配合红军战略转移,这与地方党组织建立较早、播种革命种子的前期工作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红军进入赤水县境后,人民群众在与红军的接触中,深切感受到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因而心甘情愿地给红军带路、帮红军搭浮桥、配合红军战斗、掩护红军、救助红军伤员、踊跃参加红军等,不惜用生命支援红军,在赤水河滔滔的历史进程中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军民鱼水情故事。


4870-3-1-四渡赤水丙滩河渡口.jpg

四渡赤水纪念馆


4870-3-2-四渡赤水一渡渡口.jpg

赤水河上丙安古镇


(作者单位:周超南、刘青祥,赤水市政协办公室;王大勇,赤水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