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花溪区政协推动“社区协商”工作走深走实
□本报通讯员 黄小静
近年来,花溪区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扎实推动“社区协商”工作,让协商“金点子”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结出“金果子”,切实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规范搭建“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
区政协聚焦“搭平台听民言、聚共识办民事、提‘三感’惠民生”,把开展基层协商议事作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重要途径。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区政协党组多次研究部署,主要领导专门主持召开“社区协商”工作专题会并提出要求,明确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负责统筹各项工作。在全区8个街道打造示范点,建立委员联络员队伍,并做好经费保障,确保协商活动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设施、有人员、有标识、有保障。
坚持力量下沉。明确区政协分管副主席牵头负责,主席会议成员包片联系指导各街道开展工作。着力搭建17个乡(镇、街道)委员联络组和贵安新区委员联络组,把划分到区的35名市政协委员和231名区政协委员划分至各联络组,推动委员下沉到基层一线履职,建立委员工作室5个,组织政协干部和基层干部赴凯里市、丹寨县、观山湖区考察学习“院坝协商”和“社区协商”工作,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做法。
坚持建章立制。制定《花溪区政协“社区协商”工作规则(试行)》,建立健全政协联动指导和委员有序参与的工作机制,以街道委员联络组为依托,市、区政协委员为纽带,在社区加强“委员协商议事室”“政协委员议事廊”“委员工作室”等阵地建设,完善委员履职管理、联系走访、谈心交流等制度,不断激发委员内生动力,畅通街道和委员沟通渠道,为“强省会”行动凝聚正能量。
■积极推动“办实事”协商成果转化
坚持“区委谋什么政协就议什么,政府忙什么政协就帮什么,群众盼什么政协就提什么”的原则推动“社区协商”。
精选协商议题。聚焦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垃圾分类、家庭教育、交通出行等党政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广泛征集协商议题,溪北街道溪北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垃圾分类、清溪街道南溪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家庭教育和课后辅导、贵筑街道迎宾社区马路市场和夜市环境卫生治理、平桥街道锦江社区安装便民充电桩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纳入“社区协商”议题。
规范协商程序。搭建“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协商主体”的协商交流平台,协商前按照“不调研不协商、不调研不建言”的原则,组织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网格员等相关人员开展实地调研、入户走访等,研究协商议题的可行性,确保建言建到关键处。协商议题经社区申报到街道,由街道党工委研究后报区政协备案后组织实施,探索实现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
注重成果转化。通过“社区协商”组织部门、群众和委员面对面交流沟通,突出问题导向提意见建议。经协商达成共识的议题按照职责分工将协商意见转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办理,同时采取公开公示、网络平台宣传等方式扩大影响力,让“社区协商”摆得正位置、扣得牢中心、聚得起共识、见得到实效。2023年,开展“社区协商”活动32场次,协商议题32个,协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个,从源头上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凝聚了共识、促进了和谐,有效发挥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作用。
■不断营造“多商量”民主协商氛围
区政协在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中集民智、聚共识、促和谐。
强化跟踪督促指导。建立“五委两室一中心”包片负责工作机制,经常性深入各联系点听取工作情况,督促推进“社区协商”工作。组织政协委员、干部走基层、访民情、出实招,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聚焦视察调研中发现的具体问题,持续跟踪推进落实情况,收集意见建议,反映社情民意,逐步形成了协商议事与基层中心工作高度契合、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的工作局面。
强化委员主体作用。紧盯中心工作向政协委员交任务、出题目,鼓励引导委员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上比破题速度、比贡献力度。以基层一线为协商主阵地,所有市、区政协委员下沉基层履职,深入宣传中央、省委、市委、区委一系列部署要求。加强委员培训,进一步增强委员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履职积极性,做到履职常态化。
强化拓展提质增效。加强对委员联络组集体提案、委员提案的收集、交办和督办,健全委员建议办理、回复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委员联络组、委员小组加强与乡(镇、街道)的联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做好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切实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