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读不厌 最“沙滩”
□杨 杰
记不清去过多少次沙滩,但这是我第一次写她。我所写的“沙滩”并非海边的沙滩,而是遵义市新舟镇沙滩村。“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指的就是这里。
我的家乡在黔北绥阳县旺草镇,与沙滩村是真正的一衣带水——绕着沙滩村那条叫洛安江的河流是我家乡母亲河芙蓉江的妹妹,姐妹河同源于大娄山脉的宽阔水。姐姐貌如芙蓉、稳重高雅,流经之处成就了“中国诗乡”绥阳、“书画之乡”旺草、“小说之乡”正安,到了道真,就滋养出开创贵州教育先河的西南大儒尹珍,最后汇入贵州母亲河乌江。而妹妹洛安江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在沙滩段叫洛安江,往下游过茶乡湄潭就改名湄江,再往下就成了湘江。我是在芙蓉江边出生的孩子,经常有机会去到洛安江边,所以,我对洛安江边的沙滩也一直感觉十分亲切。
但真正爱上沙滩是在2016年。当时我正在策划、记编“舍不得乡愁离开胸膛”系列古镇长诗集,在最后一次评审会上,我大胆抛出我的“沙滩观点”:“一个小小的村落为什么如此和谐上进?为什么郑、莫、黎三姓人家如此励志?我觉得最核心的是这三家人在这里不仅相互联姻,并且相互尊重,没有文人相轻,而是文人相重。”这一观点得到了文学总指导李发模先生的高度认可,他说:“这才是核心之核,一本书要有一个响亮的主题,方可大我。”之后,由王兴伟领衔创作的沙滩长诗在出版前定名为《文人相重于沙滩》。
“观点”得到认同,书也出版了,后续反响也不错,但我自己还想再深入去论证这个“观点”。于是,只要回到遵义,但凡有机会,我肯定是要去沙滩的。
沙滩是一个村,但这片小小的土地却滋养出了“沙滩文化”。为何?我反复思考之下认为,其基础是相互鼓励、支持和尊重。试想,如果大家相互拆台、诋毁,哪里还能产生让文化深植于此并欣欣向荣的土壤?
君不见,晚清百余年间,沙滩村涌现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学者、诗文作家、艺术家数十人,产生著作200多部,内容涉及经史、诗文、音韵、地理、训诂、版本目录、科技、金石、书画等领域。这样富集多产的文化现象,不仅仅是一个小小村落的奇迹,就算放在中华文化史上也非常罕见。“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并非夸大之言。《贵州通志·艺文志》有载,清代贵州的著述中,沙滩人和受沙滩人教育与影响者的著述占三分之一。所以,我坚信“文人相重”是沙滩的内核一说。
每次去沙滩,我都要去“钦使第”,那是黎庶昌的故居。“钦使第”意为驻外国钦差大臣的宅子。据说,中国仅存有两个“钦使第”,另一个是江苏无锡老城内的薛成福故居。有史书记载,光绪二年(1876)冬,经丁宝桢举荐,黎庶昌从吴淞口出发,坐船经香港、新加坡、锡兰,渡红海,越苏伊士入地中海,绕过葡萄牙南段进入大西洋,在英国南部阿母敦(今南安普敦)登陆,最终抵达伦敦。此行3万公里,目的是去担任外交官,成为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杰出代表之一。每次,我都会在“钦使第”里详读那块残碑,即黎庶昌之父黎恺的墓碑,由曾国藩撰文、李鸿章篆额、丁宝桢书写,用今天的话来说,“名头都吓人”。当时的曾国藩是两江总督,李鸿章是直隶总督,丁宝桢是四川总督,而这三位都如此欣赏黎氏,可见不完全是官威,更看中的是黎氏家风和黎氏族人的人品和文品吧。所以,重读黎氏家训也是一种学习,“在家不可一日不以礼法率子弟,在国不可一日不以忠贞告同僚,在乡不可不以正直表愚俗,在官不可一日不守清、慎、勤三字。”
最近几次,我去沙滩时还住在那里。晨跑时,总能见到薄雾轻纱笼罩着沙滩的美景。我也把我最近出版的两部书的最后定稿地选择在沙滩,盖因喜欢那里弥漫于无形的耕读氛围。我理解的耕读首先是一种修身自立的品格,而修身的终极点是“人文意合一”。耕事稼穑能丰五谷,可确保物质满足;而读诗习文则使人达礼义、立高德,可得精神富足。黎氏一世祖黎朝邦死前留下遗嘱,“载月著犁锄,栉淋风露雨,嗟彼膝前人,相看默相依,诗书旧生涯,功名行潦水,呜呼金石言,世世宜循轨”,确立了黎氏家族耕读为本的思想,表达出学不求做官,而在于增知识、修品行,涵养乡风以固根本。在这样的文人之风影响下,直到今天,沙滩文脉依然像一条水气旺盛的河流,延绵不断。尤其是当我看到“钦使第”花台上雕刻的耕读渔樵的图文时,更情不自禁地为这里的先贤们竖起大拇指。
“锄经堂”也是我每次到沙滩必访之地。“锄经堂”最早是被《遵义市志》称为“沙滩文化奠基人”黎安理的书房,其长子黎恂从浙江购汇几万卷图书陈列其中供人翻阅,郑珍、莫友芝、黎兆勋、黎庶昌等都领受过此间书籍的恩惠。如今的锄经堂是黎氏后裔黎培礼的住房,看起来只是普通的农舍,难以想象一个半世纪之前,它曾容纳过那么多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读书人。
当然,我喜欢沙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里是近现代著名诗人黎焕颐先生的故乡。1988年,黎先生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诗人》,几经风雨,这本诗刊今天还“活”着,而且越办越有特色。
前几日,九九重阳节,我受邀去沙滩参加村里自己组织的晒诗会。诚然,与其说是去赴诗会,不如说我们相约去沙滩,读那本经久不衰的“文人相重”大书。
遵义沙滩文化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