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412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10-25

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


□周际岗  陈  政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宝贵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引领强国复兴伟业的科学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六大产业基地”为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狠抓居民增收;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事业,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同心协力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精彩篇章。

第一,把握政策机遇。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局面,中央果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特别是继续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持续发展再添动力。此轮简政放权,打开了民间资本进入重大工程项目甚至传统垄断产业的大门,有望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和活力,但面临的困难、挑战、压力前所未有,面对这些调控政策和改革红利,要正确对待,科学决策,精准把握。

第二,提振发展信心。全力扩大内需,提振市场信心,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抢抓中央宏观调控和产业转移机遇,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上项目、争资金、促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定向争取,提高争取项目、融资的针对性,达到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力度不减、速度不减。

第三,推动产业调整。中央确定了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明确强调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必须转移出来,转移的方向是中西部地区,同时还明确了近期要尽快拿出若干重大项目帮助中西部地区建设有利于产业承接的基础设施,这都为贵州争取项目、资金,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带来更多机遇。

第四,坚持项目推动。省、市(州)、县(市、区)、乡(镇)四级联动,认真谋划和编制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发挥贵州比较优势、对上能争取或对客商有吸引力的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进入国家和各部委的“盘子”。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的重点指标、短板指标,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大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和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

第五,全力扩大内需。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安全保障、民生工程等领域建设;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着力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改善消费条件;全面推动旅游业复苏,聚焦旅游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两大提升”和“四大行动”。

第六,抓好民营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发展;加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扶持体系,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相结合的办法,搭建创业融资平台。

第七,推进乡村振兴。一是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时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加快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三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

第八,推动旅游复苏。全面推动旅游产业复苏,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持续丰富旅游业态,下大力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努力实现旅游业恢复性大幅增长。发展乡村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之一,也是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所在。要努力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最佳效果的机制与模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第九,坚持市场主导。充分运用市场对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走市场化、开发式的合作路子。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区域之间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把发达地区的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贵州的资源、市场、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抓住对口帮扶的机遇,努力把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第十,防范化解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好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机遇,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着力维护社会稳定,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维护社会大局安全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周际岗,贵州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陈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