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3407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10-17

稻花香里说丰年 拾获喜讯一片


——图赏贵州丰收时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连日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黔贵大地铺陈出一幅秋收图景,收获自然沉甸甸的馈赠。

  今年以来,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把粮食生产安全责任扛在肩上,严格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狠抓落实,继续组织开展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激励近万名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粮油生产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将水稻“两增一调”、玉米“一增五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高产高效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多地打破了粮食高产纪录,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强技术保障。预计今年贵州实现粮食播种面积4170万亩,产量1120万吨左右,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不忘“国之大者”,贵州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从种植业到畜牧业全面打牢基础,实现粮袋子、菜篮子、肉摊子、果盘子等的全面丰收。


  4794-4-1.jpg

  9月23日,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平寨村转运猕猴桃现场。

  猕猴桃是修文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目前种植面积达16.7万亩。近年来,修文县依托各大电商平台,开设线上服务渠道和微信服务群,修文的猕猴桃已经走出深山,畅销各地。(杨文斌  摄



4794-4-2.jpg

  9月25日,六盘水市钟山区保华镇海螺村村民将采收的玉米装进背篓。

  今年以来,六盘水市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模式,切实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黄庆松  摄



4794-4-3.jpg

  9月27日,黔西南州晴隆县光照镇的金色田野上,村民们正在收割水稻,风禾尽起,盈车嘉穗。

  近年来,黔西南州以坝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多措并举稳定水稻种植面积,为全州稳粮增收提供强力保障。(晴隆县人民政府  供图



4794-4-4.jpg

  10月5日,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凉风村石印组村民周德军夫妇正在收割石印有机大米。

  近年来,凉风村凭借良好的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石印有机大米种植及精深加工。经过几年发展,石印有机大米被评选为中高端粮农产品,远销上海、广东、重庆等城市,为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贺春雨  摄



4794-4-5.jpg

  10月8日,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田坪镇长岭村的冬瓜进入成熟采收期,农民忙着采收、搬运、装车,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玉屏自治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着力调优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采取“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规模化发展冬瓜种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胡攀学  摄



4794-4-6.jpg

  9月6日,黔南州独山县下司镇新同村9000余亩柑橘陆续开采。

  据了解,新同柑橘采摘期可从8月持续到来年1月份左右。新同村有20多年的种橘历史,目前全村柑橘种植面积达9000余亩,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雷磊波  摄



4794-4-7.jpg

  9月10日,毕节市织金县八步街道5000亩辣椒喜获丰收,果蔬烘干房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采收回来的新鲜辣椒。

  今年以来,八步街道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在马坎社区建设合作社果蔬烘干房一座,有效解决农户采收辣椒、玉米、食用菌、大豆等农作物后的烘干难题,为农业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陈  芳  摄



4794-4-8.jpg

  10月12日,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募役镇募役村村民们正在割稻谷。

  近年来,安顺市构建山地农业产业体系,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良性发展道路。目前,累计创建1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省级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7个农业产业强镇、1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个粤黔协作共建农业产业园、1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陈  香  摄



4794-4-9.jpg

  10月10日,在黔东南州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层层叠叠的梯田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丰收时节。

  白岩村,苗名为“怎留”,意为“梯田层层又大又宽的地方”。2019年,白岩村获得“中国乡创地图产业扶贫最美乡村”称号;2020年,被评为第五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2年,入选贵州“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潘期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