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多彩贵州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
多年来,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主动融入贵州发展大局,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对助力乡村振兴的领导,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党建帮扶,选优派强驻村队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用实干实绩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党建促发展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始终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总结用好“12345”扶贫工作模式各项成功经验,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责任清单,突出“三级联动”帮扶、强化“四级书记”助振兴,坚持以烤烟产业为主线,扶志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烟叶生产收购计划、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扶资金向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倾斜,带动脱贫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烟草产业规模、设施、需求、带动和组织“五大优势”,奋力助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围绕提升助力乡村振兴效能,成立省局(公司)党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省、市、县三级烟草部门联动帮扶机制,强化省局层面全面领导、市局层面调度指导、县局层面落地落实,不折不扣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狠抓重点任务,一体统筹推进。着力聚焦助力水城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毕节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和剑河县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重点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因地制宜,围绕政策、资金、人才、项目等制定出台帮扶方案,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助强组织、兴产业、抓治理、优服务。
强化考核评估,树立真抓实干鲜明导向。省局(公司)党组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写入年度党建工作要点,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全面压实省局、市局、县局、基层党支部“四级书记”抓党建促振兴的责任,切实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地。
精兵选出来 充实乡村振兴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各级党组织秉持“好人好马上前线”原则,把“最能打仗的人”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结合帮扶地实际需求,大力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具有农村工作经历、烟叶产业发展等方面技术特长的优秀党员干部驻村,坚决做到尽锐出战。2021年以来,全省烟草商业选派帮扶干部218人,为推动脱贫地区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我们村能够旧貌换新颜,章书记要记头功,他是真真正正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富的实干人。”威宁么站镇平原村老支书欣慰于平原村如今的快速发展,并对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章力坚给予高度评价。
2021年,章力坚进驻平原村。两年多来,他既辅导村委会抓党务、强队伍,又带领村民谋发展、找出路,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创新“村三委”+乡贤理事会+综治中心的“党建+”乡村治理模式,带领群众共同奋斗,携手推进乡村振兴。通过“种菜+养牛”,让老百姓的日子有了奔头,不断增强了村党组织“造血”功能,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双增收,与村民结下深厚的情谊,成为群众心里“靠得住的家人”。
“李大哥刚来的时候,养鸡场面临无产品、无粮食、无资金、无设施的‘四无’情况,鸡的出栏率只有50%,养鸡场也快活不下去。”水城区米箩镇铜厂村村民如是说。村民口中的“李大哥”,就是六盘水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该村的“80后”驻村干部李仁强。
两年前,李仁强初到铜厂村,便接到了一个“烫手山芋”——困境中的乌蒙凤鸡生态养殖场。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他迎难而上,与村干部一起找原因、想办法、破难题,没有饲料就带着养鸡场工人四处筹措,没有技术就到处奔走找专业机构咨询。他开设微信公众号,建立微信群,邀请广播电台进行宣传促销,团结带领村干部和村民把鸡养出来、卖出去,一步步迈向致富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该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养鸡场有鲜鸡4500余只,年销售鲜鸡3000只、鸡蛋40余万枚,产品供不应求,今年预计产值可达100万元以上,实现年盈利15万元。
在选优派强基础上,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派优、强训、严管、关爱”同时发力,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管理和关心关爱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激励保障,对表现突出的,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有效激励驻村干部扎根一线、担当作为。
资源沉下去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聚集资源,集中发力。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
在结对帮扶点水城区,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把基层党支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将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深入实施“1234”党支部工作体系,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水城特色资源,采取以帮扶工作队为主体、驻村第一书记和干部为支点、基层党支部为堡垒的“一队多点一堡垒”模式,突出“三聚三促”,助力水城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烟叶产业促增收,铺开乡村振兴“致富路”。努力构建“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稳收益”的长效发展机制,全力“做稳做精做强”水城烟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依托烟草产业累计创造财政税收9138万元,实现烟农种烟收入4.53亿元。聚焦粮烟、油烟、蔬烟“三协同”,苗棚、烤房、烟机“三共享”,加工、销售、服务“三拓展”,大力推进烤烟产业综合体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新动能。2021年以来,带动3189户5037人累计实现多元增收2963.25万元。
聚焦示范带动促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认真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要求,围绕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突破口,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行动目标,大力实施道路畅通、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等工程,持续改善帮扶村生产生活环境。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41万元,帮助实施示范村寨、产业路、学校改造等项目19个。水城区盐井村至马尾河村产业路的修通,解决了群福村幸福、营上和马安等5个组的群众出行困难问题。阿戛镇群福村村民张应文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遇到下雨天三轮车运输特别危险。烟草公司帮我们把路修好了后,不仅让我们生产生活更加便利,也让我们对致富充满信心。”
聚焦集体经济促发展,注入乡村振兴“动力源”。深入分析帮扶村资源禀赋、潜在优势、产业现状,不断优化烟草引导、合作社组织、市场化运作工作机制,深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群众”组织形式,通过优化合作模式、引入市场化机制等方式,推动帮扶的6个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性收入1940.41万元,村合作社每年可获收益80.25万元,带动87名村民就地务工,为帮扶村打造了“带不走的产业”。
在武陵山区、乌蒙高原,在田间地头、群众身边,贵州烟草商业的一支支工作队正在接续奋战,一名名第一书记正在践行诺言,帮扶的一个个特色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大山深处的脱贫群众正洋溢着一张张朴实的笑脸,一幅幅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稳稳铺展。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