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399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凝聚各方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白云区政协帮扶靛山村工作小记


熊锦睿  本报通讯员  王  菁


“之前,我一个在大山洞街道生活,当时得这个病,真是觉得天都塌咯。”回忆一年前患病时的情景,白云区沙文镇靛山村村民罗德明感慨万分。

2022年,罗德明突发脑梗,身体遭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家境每况愈下。根据组织安排,白云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梅映雪担任罗德明家的监测干部,落实兜底帮扶。自此,梅映雪每个月都会到访靛山,了解他的生活动态,不时送去生活物资。这项任务即使在疫情管控期间也不曾搁浅——通过线上紧密联系村委会和当事人,在特殊时期也随时掌握着罗德明家的情况,着手为他解决问题。如今,罗德明康复进度较为乐观,已经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生活逐步回归正轨。这是白云区政协帮扶靛山村的一个缩影。

靛山村位于贵阳市白云区北部,平均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达99%。近年来,在区、镇两级的支持下,靛山村主要围绕户外运动、休闲度假进行产业布局,利用森林资源,大步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但随着项目推进,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为此,区政协主席张雪梅带领区政协机关党员干部,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靛山村了解相关情况,帮助出谋划策,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土地调规、项目手续办理等事宜。

“部分村民对村集体经济的分红制度有误解,情绪上对项目建设不太支持”“山地车开始运营了,宣传跟不上,很多人还不知晓”……针对这些通过调研梳理出的问题,张雪梅从坚定信心、产业发展风险防范、宣传谋划等方面与沙文镇有关负责人、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要求做好村民答疑解惑、讲解政策、疏通民情工作,商议多渠道策划“引流”,加大靛山村“曝光率”的办法。

参加工作才两年的熊锦睿是区政协一名工作人员,今年5月作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参与到靛山村的日常村务中。

“有一次读《人民政协报》,‘开门就是群众,出门就是基层’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现在我把工作地点搬到了村里,不用等开门就已经被群众‘围观’了。”熊锦睿说。参与靛山村的全面工作,或走村入户开展宣传,或与群众拉家常增进感情,熊锦睿一日不敢“躲清闲”。

靛山村虽只有110户农户300余人口,但居住分布比较零散,参与驻村工作4个月来,熊锦睿和其他驻村队员就把所有农户家走访了3遍。

“村里有一户低保户的房顶漏水严重。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熊锦睿将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通过政协渠道,石兴华和袁永胜两位政协委员慷慨解囊。为把委员“爱心”落到实处,区政协办公室组织人员认真测算该户房屋面积、核算维修成本,快速启动了房屋修缮工程,并在房屋修缮完成后邀请两位委员实地进行验收察看。眼看中秋节快到了,委员们捐赠修缮房顶的资金还有些结余,近日,区政协办公室同志又张罗着准备了一些米、油、纸、膏药等生活必需品和月饼、牛奶,邀请委员一起给靛山村6户困难家庭送去,让他们过上一个愉快的节日。

“今年,靛山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大大提振了全村群众的士气。”张雪梅说,区政协将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整合各界力量、各种资源,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