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弘扬时代旋律的正气歌
——读袁惠国长篇小说《大地情怀》
□管利明
《大地情怀》,是退休干部袁惠国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自然资源为题材,用恢弘的笔法、全景的叙事和立体的社会场景叙述,描写了2000年以来,发生在四湖市国土(自然)资源战线上的各种人和事。集中刻画了以四湖市国土(自然)资源局局长方志国为代表的国土(自然)战线群体,他们在局长方志国的带领下,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忘初心的使命感,牢牢把握国家的国土(自然)资源大政、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坚定地维护了国家利益,是奉献给我们这个社会的一曲弘扬时代旋律的正气歌。
小说围绕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大政,刻画了上至省政府、下至省厅、市县、乡镇以及乡村的数十个性格各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作品中的每个角色我们都似曾相识,读来让人觉得十分真切,集中展现了生活中的“这一个。”在这些人物中,最令人赞叹、令人仰佩的,当是四湖市国土局局长方志国。
方志国正直的人品和为国家守土有责的品格,是从家庭和社会极其深厚的土壤中形成的。方志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于一个革命的家庭,从小受到父辈革命传统的教育和影响,形成了敢于担当、有所作为、为民分忧、刚毅坚强的优秀品格。加之方志国年轻时当过知青,做过铁匠,受过生活的磨难,砺炼出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求索取、甘于奉献的精神。参加工作后,又经过乡镇、检察、政府办公室等岗位的锻炼,铸就了他知法懂法、严把政策、秉公办事的品性。他的妻子王秀琴,也是一位从小深受革命传统教育、具有优秀品质的纺织工女性,既是他生活中的好帮手,也是他工作中的贤内助。生活中,妻子体贴他关心他,工作中,妻子又明晓事理的支持他帮助他,使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土执法的事业中。可以说,王秀琴甘于清贫、不羡慕高官厚禄、不贪图荣华富贵的品质,奠定了方志国不贪不占、廉洁执法的坚实基础。
小说在刻画方志国的形象时,都是把方志国推在一个个风口浪尖上,让他在矛盾的深处展现出人物的领导艺术、智慧力量和人格魅力。
当他以全票当选的竞聘方式来到四湖市国土局担任局长时,面对上届领导留下的职责不严、作风涣散、不够团结的局面,他没有采用调整、撤换、另行提拔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做法,而是从建制、定规、抓落实入手,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做表率,带动全局工作,很快让大家信任了他,成为了国土局的主心骨,打开了工作局面。
在修建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赔偿款出现缺口时,方志国一方面要推动工作进度,一方面又要维护老百姓的正当权益,他多方奔走、与多个部门争得脸红脖子粗,最终在上级市委的支持下,增拨了赔偿费,既坚持了原则,又确保了群众利益不受损害,使拆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如期开工。
为了推进老红军后代捐建的市文体中心能够及时开工,方志国费尽心力,多方奔走,直到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尽管如此,在得知该局副局长赵万林因受贿被双规后,方志国果断结束了住院治疗,及时地回到单位上,确保了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在松林乡发生泥石流灾难后,方志国又拖着大病未愈的身体,不顾一切地冲向了灾难的第一现场,指挥抢险救灾。一个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系于一身的国土局长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感佩。
小说在刻画方志国清正廉洁方面,除了方志国义正词严地果断拒绝几个项目老板要给他的金钱、股份之外,就连与他曾经当知青时,情同兄妹的房开商杨晓红,仅仅为房开项目扩建部分未补交土地出让金,方志国都坚持原则,分毫不让。最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了杨晓红,化解了兄妹之间的危机,使方志国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秉公执法形象,在杨晓红面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加令她肃然起敬。
此外,小说对郑政文、赵永军、李学才、梁中华、王勇、陈俊、龙少文等市政、国土群体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也是根据其性格使然,入情入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大地情怀》这部长篇小说,在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展现社会场景等许多方面都是成功的。整部小说语言朴实,真切精准,细腻感人。人物维妙维肖,场景描写也极具生活化,不失为一部反映国土工作、讴歌国土战线正能量人物的好作品。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大地情怀》这部长篇小说,竟是袁惠国的处女之作,其文笔的简洁、描写的流畅、故事的设计、人物刻画的老道,都令人赞叹。我们有理由期待,袁惠国在此厚实的国土情怀基础上,将会为我们继续奉献更多更好的力作。
《大地情怀》
袁惠国 著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