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点点灯
□董国宾
入夏有奇趣。家乡人常说“上有点点星,下有点点灯”,这入夏之夜的“点点灯”,便是乡间充满遐思和妙感的奇趣。
这奇趣来自农村的田野。在星光之下,田间地笼和草稞间,一只只闪着亮光的萤火虫,像一只只跳动的轻盈盈的“小灯笼”,那微小的光亮带给夏夜诸多奇幻色彩,仿佛一下子掉进了童话世界中。
家乡人称萤火虫为“点点灯”,形象又亲切。后来我读了很多古诗词,古人称萤火虫为“流萤”,更加凸显了中国文人特有的审美和浪漫。如唐代大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又如宋代词人叶梦得在《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中写:“”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在我远离家乡的很多年,每次读到这些诗词,都有乡愁涌上心头。
犹记童年夏夜,天空中悬着半个碗口大的月亮,周围点缀着几颗小星星。村子周围的“点点灯”开始晃动起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相约走出村子,嬉闹着来到野地间,如一群鸟雀般叽叽喳喳地闯进那一片原本寂静的原野里。松软的地笼里、青草间和浅水边,星星点点温柔的小灯笼跑来跑去,一会儿在这边忽闪亮光,一会儿又蹿到那边挑逗夜空,像个不解忧愁的小顽童,玩耍累了便找个地儿静止下来。小娃娃们在萤火如灯的奇幻世界中,东奔西跑,忽南忽北,在田间地笼和草滩上,散乱地四处追赶那些小灯笼。不一会儿功夫,带来的玻璃小瓶子里就装了不少萤火虫。于是开心地回家,把灯一关,家中也被那些温柔的荧光照亮,和着夏夜微风如温柔的手掌轻抚,在甜美的梦乡之中度过一个又一个平凡却幸福的夏夜。
后来,我离开家乡,常年生活于城市之中,早已多年未见萤火虫。才了解到,萤火虫对生活环境较为挑剔,它们只生存在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如河流、湖泊、湿地、稻田、森林等。这些地方共同的特点就是草木繁茂,较为湿润,没有灯光的干扰和农药的污染。若水质或栖息环境遭受到污染,萤火虫就会很快死亡。直到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城市的环保工程也越来越多,家附近建了湿地公园,植被、土壤、水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前几天,我突然发现,那“点点灯”又开始悄然亮起,带回了我童年的梦。
哲人曾说,人类内心的风景是由自然风景养育滋润的。希望小小的萤火虫撬动人们心中大大的环保理念,在人与野生动植物关系上,人们可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反思,意识到彼此的生存关联,从内心产生出一种关爱和保护自然的“善”,如此,绿色生活理念将会厚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