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巡礼
□本报记者 何佼阳 王 吟 李昊霖
7月9日下午,在一阵空灵的黎平侗族大歌声中,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千百年来,侗族大歌在贵州这块土地上声声不息,叙述着民族历史,描绘着青山绿水,倡导着尊老睦邻,在传唱传习中,培育着淳朴的民风民俗,孕育了侗族地区人与人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唤起民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侗族大歌的绕梁余音还未散去,四方宾朋还未远行,本届论坛“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主题已经深入人心。《2023贵阳共识》从黔地走向世界,发出了“只有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的共同呼吁。
7月8日至9日,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围绕“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主题,共商生态文明建设。
自2009年举办以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长期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播与实践探索,已经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已经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享生态文明经验、推动生态文明实践、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知名品牌、著名平合”。本届论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方式,继续办好”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前瞻性理论和实战性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共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之策,共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之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名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论坛以线上线下方式举办了开闭幕式、主题论坛、展览展示、绿色产业招商等系列活动。
“论”的主题更加聚焦。论坛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国际交流合作”四个板块,共设置17个主题论坛,邀请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包括17位两院院士出席,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等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成立贵州省绿色气候基金会。
“展”的内容更加丰富。论坛围绕绿色发展,设置主宾省展区、贵州展区、环保科技企业展区、国际商品展区、新品发布区及贸易洽谈区,在多个领域举办绿色创新产品展,打造一批特色明显、生态成效显著的论坛实地考察示范点,全方位展示国内外及贵州绿色经济的发展成果。在绿色创新产品展馆内,各种绿色生态技术工艺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据组委会统计,近300家参展企业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9家,中国500强企业21家、行业龙头企业80家。
“招”的成效更加显著。论坛结合全省产业大招商突破年工作部署,推进国内外绿色生态产业企业、高科技企业与贵州合作,扩大和拓展绿色生态产业企业参与贵州相关产业投资范围和深度,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结合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等特色产业,搭建绿色产业招商合作交流平台,开展绿色产业招商引资活动,积极组织一批绿色产业合作项目现场集中签约,助力贵州绿色产业发展。组委会紧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现代能源、大数据电子信息等领域谋划编制了220个绿色生态产业招商推介项目,汇编成《贵州省2023年绿色生态产业招商推介项目索引》,引资规模达1300亿元;同时,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产业项目”及“贵州省重大绿色发展项目及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活动,签约总金额超过160亿元。
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成果,优良生态环境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展望未来,贵州将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推进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总要求,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持续巩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守护好贵州这一方净土。
论坛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举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创新财政政策支持方式,多元投资绿色发展”“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4个论坛。图为“创新财政政策支持方式,多元投资绿色发展”论坛现场。
论坛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举办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及绿色发展企业家高峰对话”“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高质量发展市长论坛——绿色转型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引领乡村全面振兴”4个论坛。图为“高质量发展市长论坛——绿色转型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
论坛围绕“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举办“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共建人水和谐美丽中国”“刑事打击与生态安全保护”4个论坛。图为“刑事打击与生态安全保护”论坛现场。
论坛围绕“国际交流合作”,举办“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应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全球生态文明智库高峰论坛: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共同推动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绿色发展国际青年论坛——赋能青年行动,共促低碳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的实践:政党圆桌对话”5个论坛。图为“绿色发展国际青年论坛——赋能青年行动,共促低碳发展”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