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其兴可待,未来可期
□王志纲
贵州是个“美人胚子”
20多年前,我前往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在此之前,我想象中的瑞士是一个典型的西欧童话世界,但当我走遍瑞士全境,却诧异地发现:这不就是贵州吗?
的确,瑞士的大山大河与贵州非常相像,但发达程度却不可以道里计。瑞士的基础设施完备,人民安居乐业,交通四通八达,旅游业也极其兴旺。
后来我参观了瑞士的人文博物馆,了解了瑞士的发展史,发现瑞士也曾经历过贫瘠的阶段。
古代瑞士地处山区,偏远闭塞,物产匮乏,是个贫困的高山农业国。工业革命后,伴随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西欧开始找寻旅游度假胜地,瑞士原先闭塞的自然环境反倒成了人间天堂。
瑞士人一举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成为了整个欧洲的后花园。夏季避暑、冬季滑雪,人口迁移带动了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大发展,瑞士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初见瑞士,我振奋不已,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家乡贵州:贵州能不能有一天成为东方的瑞士?这两个地方实在是太像了,从神到形、从外延到内涵,都有相近之处,只是二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如果说当时的瑞士已经做到了秀外慧中,那贵州充其量只能算是个“美人胚子。
“蜀道难,黔道更难”已成历史
古往今来,困扰贵州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
多年前,我从黔西去贵阳,一路上翻山越岭,过鸭池河,100公里不到的路坐汽车要走上一整天。上世纪70年代,我曾在鸭池河边工作过一年,当时不通自来水,想用水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河边挑水。千百年来,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出行,只能依靠“手扒岩”,也就是在极窄的山道上靠双手扒在悬崖峭壁上前进。
类似这样艰苦卓绝的交通条件,在过去的贵州比比皆是。
然而在最近这二十年,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天地剧变。伴随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八纵八横的全面打通,贵州全境高铁穿行,民航机场密度西南第一,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近半数、前10名中有5座在贵州。山高水险的贵州,终于实现了“机场星罗棋布,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的宏伟蓝图。当年的穷山恶水,成了赏心悦目的风景线;当年的峥嵘天险,成了“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的奇伟瑰丽。整个贵州,成了自然风光绝美、人文风貌独秀的超级大金矿,原来许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妙之处被逐渐揭开面纱。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农耕时代,平原地区最值钱;工业时代,沿海最值钱;而到了休闲时代,山岳最值钱。
而今天,贵州正在迎来这样一个历史时刻。
一场别出心裁的“水西实验”
关于旅游,我有一个阶段论的观点流传很广。
1.0时代是观光游,游客们往往抱着猎奇的心态,想去那些没去过的地方看一看;2.0时代是休闲游,除了观光和猎奇,好吃、好玩、能放松的元素也很重要。而伴随整个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旅游的3.0时代已经开启。
所谓旅游3.0,其实就是“买生活”。把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展现出来,最终让一个地方成为“近悦远来”、人人心向往之的梦中之地。从吃、住、行到游、养、娱,亲子、养老、度假,种种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基于贵州正准备进入旅游3.0时代的判断,2022年,我特地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共聚水西(古彝族分支所辖地区,大致为今毕节黔西、大方一带),以他们作为高质量且有代表性的游客样本,来共同完成一次极富历史价值的“水西实验”。
早些年,水西属于极度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产业落后,谈文化旅游实属异想天开。但随着整个贵州板块的崛起,交通基建完备,城市格局拉开,水西的价值正在呼之欲出。
我为企业家们精心设计了一条游览线路,本质上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水西深度体验游。
此行从一顿“黔西八珍”的特色晚宴开始,首先征服了企业家们的味蕾。紧接着,文峰路上的百味小吃和繁华热闹的烟火气让这些见过大世面的企业家们兴奋不已。
接下来,从奢香夫人开龙场九驿,到王阳明开化西南,让所有人了解水西的前世今生,找到水西人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感受古老贵州“走出去、请进来”的苦难辉煌,领悟支撑“一部贵州史,半部在水西”的水西厚重文脉之体现。
整个活动的高潮在乌江源百里画廊。当我们一行四艘游艇从碧波荡漾的乌江之上顺流而下,映入眼帘的是两岸乌蒙峭壁蜿蜒逶迤,青翠秀丽。岸边牧人徐徐而行,几头小黄牛在江边闲庭信步,风声、鸟叫声、波涛声声声入耳。看到此情此景,原本驻足船头年过半百的企业家们,一下子返璞归真,纷纷像孩童一样激动地挥舞手臂,放声高歌《我的祖国》。
沿乌江顺流而下,一行人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化屋村落脚,整场水西之行以一场掷地有声的水西文化论坛圆满收尾。
短短三天的“水西实验”成功地证明了,沉浸式旅游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感,能够成为贵州旅游进入3.0时代的“金钥匙”。这也正好契合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多次强调的,要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扬优势补短板,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格调品位,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精准高效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智慧化、多元化需求,持续提高多彩贵州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高水平服务带动高品质旅游。可以想见,当贵州变成一个“近悦远来”的顶级目的地,越来越多有见识、有能量的人士将会愿意到贵州来,以往困扰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难题,也将迎来新的突破口。
“三新”改变未来
近几年,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时代正在呈现出以“三新”为主导的重要结构性变化。第一“新”,是新基建;第二“新”,是新能源;第三“新”,是新生活。这个新生活,锚定的正是大文旅时代。
“水西实验”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它特有的烟火气。休闲时代,人们渴望烟火,向往烟火,需要烟火治愈内心,烟火气永远是最打动人心的。但是怎么营造和展现烟火气?这可是门大学问。
前段时间,我受邀考察贵阳青云市集,令我大为惊喜。青云路原本是贵阳南明区的一条老街,这些年在政府支持下进行了整体更新,复刻了老贵阳夜市的繁盛,同时加入年轻人喜欢的时尚潮流和新科技元素,打造出一个贵阳夜经济的形象平台。
青云市集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旅游3.0时代,因为它完全是按照体验式生态来打造的。类似的烟火气,在贵州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比如遵义的乌江寨、坝陵河边的民宿集群、隆里古城、寨英古镇……都具备巨大的潜力。
当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梦想穿越千年贫瘠闭塞,照进民族复兴的现实;当“新基建、新能源、新生活”的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牵引贵州迈向万里新征程;当“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成为真实图景,变成贵州人顶天立地的文化自信,我相信,贵州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将会迎来下一个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在新的时代舞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王志纲:1955年出生于贵州。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
乌江源百里画廊。
青云市集一角。
本报记者 李昊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