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3326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5-18

走进博物馆 让文化和美滋养心灵


□陈履生


编者按:

  今天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旨在强调博物馆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美好生活的关键因素。正如201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日本京都大会上的决议中所强调的,所有博物馆在塑造和创造可持续未来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它们可以通过教育项目、展览、社区参与和研究来实现这一点。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也认为,博物馆应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关注人的成长,持续发挥博物馆启迪思维、激发灵感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为人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永久性机构。


  博物馆是什么?博物馆除了独特的藏品、宏伟的建筑、多功能的设施外,还应该是人们受教育的第二课堂,一个特别的休闲场所,能够成为公众的文化依赖。今天,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正在变得更加多样化。很多博物馆除了展览之外,还拥有餐厅、纪念品商店、书店,以及很多公众服务设施。也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在博物馆内设置餐厅和商店?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博物馆,藏有海量的电影资料、电影海报。可是每年来到这里的人中有三分之二不是为了看展览或看电影,而是专程来喝咖啡的。因为这座博物馆正对着城市的运河,拥有绝佳景观,透过馆内咖啡店大片的玻璃,可以享受阳光,眺望艾河及中央车站的景色;又如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里的米其林二星餐厅中,透过落地窗就可以将洛克菲勒雕塑花园的美景尽收眼底,还能欣赏到毕加索著名的雕塑“母山羊”。

  此外,世界各国很多著名的博物馆内都有令人称道的餐厅,它们大多环境优雅,艺术与文化氛围浓厚,能够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获得视觉和精神上的多重享受。这也引发了一种思考,即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提供更多维度的服务,使之更符合观众对未来博物馆的需求和期待。

  博物馆就像一本书,每个人所吸收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优秀的博物馆除了给人以文化的滋养和心灵的慰藉,还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不得不提及博物馆中常常被忽略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点——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和它的内部空间之美。

  全世界的博物馆建筑千奇百怪,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由老建筑改造而成,二是新旧结合的建筑,三是全新的建筑。

  由老建筑改造而成的博物馆有很多,比如故宫博物院、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在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必然要对空间进行充分且巧妙的利用。好的博物馆建筑不仅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还能连接社会公众的情感,使几代人在不同的时间段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在二战时曾遭遇了严重的损毁,战争结束后,美术馆在重建时十分尊重历史,包括战争的记忆。当我走进这座美术馆时,发现它内部的装修虽然很新,但窗台上保留了原建筑上的弹孔,还能看到原来的壁画遗迹以及美术馆被毁之前展厅之间的指示路牌。

  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秀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每一次走进这里,我都怀着近乎朝拜的心情。美秀博物馆藏在深山之中,进入博物馆要先经过一座吊桥和一条隧道。桥头和博物馆的大门不是正对着的,有一点偏,隧道也不是笔直的。贝聿铭在设计时深受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影响,并把他家乡苏州园林中的景致以及观赏方式带到了这里。走在桥上看两侧的风景,我想到了陶渊明笔下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走过几道自然流畅的弧形弯道后,眼前一亮,那是苏州园林中经常出现的圆门,呈现出一幅像扇面一样的画面,让人豁然开朗。好的博物馆建筑就是这样,我们身处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从哪里开始。

  当然,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依然是展示功能。博物馆有大有小,百科全书式的大博物馆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全面,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并不只有那些大型博物馆会发光,由小博物馆所串联起来的博物馆群落也能从各个角落发出迷人的光亮。博物馆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也可以从侧面展示出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博物馆发展水平。

  比如去巴黎,当然要去参观卢浮宫、奥赛博物馆那样的大馆,但还有一些独特的小馆,比如罗丹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橘园美术馆等著名艺术家的博物馆也很值得一看。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的博物馆,比如铸币博物馆、下水道博物馆、地窟博物馆等等。去这些博物馆不一定都是奔着展览而去,它们并没有太突出的藏品,但当你看过这些博物馆,就能够迅速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它当下的发展状况以及与整个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甚至还能给人带来关于城市资源如何利用的启发。而这些,恰好与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中的“可持续性”相呼应。

  “可持续性”强调博物馆能够创造联动效应,促进积极变化,可以在诸多方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美好生活作出贡献。这不仅仅体现在博物馆在专业层面上对世界文明的传承和推动,也应该体现在连接每一代人的文化和情感记忆上。设想一个孩子来到博物馆,接受艺术的熏陶,感受文化的力量,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等他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再给孩子讲述自己曾经来这里参观的感受,这是多么美妙的情感联系。当公众的集体意识中有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依赖,博物馆就能成为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真正的地标。这也正是当互联网的时代图像已在云端普及的当下,人们还需要走进博物馆的根本原因——它传承了人类文明,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文明厚度,同时也是数代人的记忆所在。


4712-4-1-巴黎罗丹博物馆。.jpg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内的餐厅。


4712-4-2-纽约现代博物馆内的.jpg

巴黎罗丹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