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294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3-16

文化名人与全国两会的故事


□赖  晨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文化名人进入人大和政协,其中一部分文化名人还成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重要领导,他们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独特和重要的贡献。巴金、许德珩、周建人和叶圣陶等人便是其中的卓越代表。那么,他们和两会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周建人提议普及义务教育


4681-4-1周建人.jpg

周建人


  新中国成立后,周建人(1888-1984)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和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80年11月12日,在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政协民进组委员周建人作为第一提案人和其他154位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普及教育以利四化建设案》。

  提案的理由是:我国要建成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积极推行普及教育。周建人等人在提案中提出了七条可操作性的办法: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首先是各级干部对普及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二要根据目前条件,国家应规定期限在农村普及小学教育,城市普及初中教育。同时注意少数民族地区的普查及教育工作;三要规定普及教育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责、经费来源等;四要制定教育法,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五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负责本地区普及教育的实施,由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六要发展业余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巩固、提高普及教育成果;七要根据财经情况逐步增加教育经费,明确规定普及教育的专款不得克扣或挪作别用。

  全国政协对这个提案进行了研究,最终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普及《义务教育法》的议案,并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这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强化了普及教育的观念,为全民教育健康、持久、深入的开展下去,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许德珩提案呼吁支持抗美援朝


4681-4-2许德衍.webp.jpg

许德珩


  许德珩(1890-1990)是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1950年7月,美国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1951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现在还在继续进行,并且必须继续进行到美国政府愿意和平解决的时候为止。……为了继续坚持这个必要的、正义的斗争,我们就需要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工作,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因此也就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中心任务。”

  如何落实这项中心任务?在这次会议上,许德珩联合数位委员提出了《节约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以适应抗美援朝节约增产的号召》的提案。

  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开会时间的节约:开会大多不守时间,依时到会者反而浪费时间;二是办公时间的节约:一般机关的办公时间,连学习时间放在里面,都是相当长的;三是一般工作时间的节约:许多社会上比较知名的人士,或者劳动者,因为发生了过多方面的关系,都在整天忙于开会,甚至连本职工作都受严重影响的困难。

  许德珩应提案中建议中央政府在扩大生产的同时重视节约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抗美援朝斗争这个中心任务当中,战胜强敌,保家卫国。该提案入选全国政协“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是第一届至四届全国政协入选的12件提案之一,体现了民主党派、文化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有责有为的精神。


叶圣陶建议恢复教师节


4681-4-3叶圣陶.jpg

叶圣陶


  建国后,叶圣陶(1894-1988)先后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领导人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大家都忽视了“教师节”。为此,1981年3月,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叶圣陶等人联名提交提案,提案的理由是: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将劳动节与教师节合并,没有教师节单独的活动和特点,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建议应该单独设立教师节。

  为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民进领导方明(方培玉,1917-2008)等人曾经征求过谢冰心、叶圣陶的意见。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如4月1日;叶圣陶先生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这份提案推动教育部等联合起草了报告,交给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但并没有在当年获推行。

  在1983年6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叶圣陶、方明等人再次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最终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从1981年到1985年,历经五年之后,在叶圣陶等人的努力下,终于恢复了教师节。


巴金倡议扫除全国的文盲


4681-4-4巴金.webp.jpg

巴   金


  著名作家巴金(1904-2005),从1983年起直到逝世,一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成年人文盲达到80%以上,中共中央、国务院郑重提出“扫除文盲是我国文化上的一大革命”。

  1950年6月23日,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巴金等人提交了作为政协委员的第一份提案——《请速组织中央普及识字教育委员会及教学方法局专门负责识字教育工作并在委员会指导下成立文化军以消灭文盲案》。这个提案立即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说:“工农有了文化才能彻底翻身,才能更为有效地从事生产建设”。三个月后,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的代表500多人参加了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主要讨论工农业余教育、工农速成学校等问题。从此,识字教育在全国展开。

  巴金作为一个作家,给新中国的第一份提案是关于教育的,足见他对教育的重视。从巴金走上写作道路的历程来看,巴金这样做并非偶然。“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每张嘴都有面包,每个家都有住宅,每个小孩都受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这是巴金的社会理想。他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真正的作家并不常常想到自己,他重视自己对人民、对读者的责任。”关注社会,关心人,是作家的必修课。

  2019年11月11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表彰了全国政协成立七十年来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巴金等人于1950年提交的关于扫盲的提案,光荣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