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79期 本期3268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2-08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贞丰县政协探索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纪实


□龙成高


  近年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贞丰县政协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强化”、盯准“三项重点”、彰显“三项特色”,助力全县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越来越强、乡村振兴效果越来越好。


“三个强化”补齐短板


  强化一线阵地建设。一是一线平台建在群众身边。挂牌成立了17个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8个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工作站”、15个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把政协工作平台建在基层、建到群众身边。二是一线队伍更加发展壮大。明确乡(镇、街道)党委统战委员兼任政协工作联络组组长,落实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明确政协参加单位一名班子成员兼任政协委员为工作站站长,落实一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配备了5名专职、22名兼职专委会人员,专门负责联系2至3个界别工作。三是一线服务机制更加完善。出台《政协贞丰县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专委会联系界别制度》《贞丰县政协委员履职工作规则》等制度,把工作压实到一线、责任落实到一线、服务到一线。

  强化一线民主协商。一是加强委员协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好“院坝协商”、“双月”协商、专委会协商、主席会议协商、常委会议协商等。2022年,县政协共组织开展协商32次,向县委、县政府提交调研报告16个、专报8个。二是加强联络协商。县政协领导班子每月到挂帮的乡(镇、街道)、企业走访指导,围绕疫情防控、安全稳定、社会发展等工作开展联络协商242场;与帮扶点坡烂村共同组建协商联络组,每月至少协商联络一次,全力推进政协党建引领强社会治理促乡村振兴工作。

  强化一线群众参与。一是把协商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拓展了群众参与协商的渠道。按照“六有”标准建立“政协工作联络组”“政协委员工作站”和“政协委员工作室”,拓展了群众参与协商的渠道,让群众知晓“为什么协商、如何协商、找谁协商”。二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协商,创新了群众参与协商的方式。定期定向向群众征集民生议题和提案线索、收集社情民意和意见建议、主动邀请相关群众参与协商;建立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有序组织界别委员深入农村、社区、企业,把协商会开到群众中。三是切实帮助群众用好协商,激发群众参与协商的积极性。聚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协商并运用好协商成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协商有效。


“三项重点”盯紧基层


  强化社会治理协商。一是开展社会治理体系协商。以党支部联建为抓手,积极组织全村群众参与治理体系架构协商,确定网格划分,推举网格员、联户长、网格长,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等。二是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协商。通过联户长、网格员、网络辅导员、村“两委一队”干部入户走访,就防火防盗防灾、用水用电用网等相关问题组织群众协商,拿出解决措施办法,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三是开展文明新风塑造协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就思想道德教育、文明新风塑造、村庄环境整治等广泛开展群众性协商。

  强化乡村振兴协商。一是开展人才振兴协商。围绕产业、就业需要和村人才库建设,组织群众广泛协商。通过相关组织程序和群众协商,选优配强了新的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建立了村人才库,建立了“以奖促学”激励机制,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一次性奖励,引导大学毕业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村支“两委”建设中。二是开展农业产业协商。围绕产业选择、技术改良、品质提升、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广泛开展群众协商。通过协商,创办了党支部领办村合作社模式,与外出务工农户签订果林代管并低产改造500亩,组织闲置劳动力输出1000余人次;建成坡烂村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去年投入运营后线上,完成“四月李”“蜂糖李”销售4万余单;整合村里闲置土地2966亩,发展种植澳洲坚果2000亩、百香果516亩、柚子450亩,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三是开展群众就业协商。以劳动力充分就业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集中组织就业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协商。通过协商,组织从“家门到厂门”劳务输出到浙江、广东等地务工60余人等。

  强化民生保障协商。一是开展保障对象排查确认协商。通过协商,确定了13户23人红色风险群体、37户148人黄色预警群体、262户1242人绿色放心群体,确保民生保障精准到位、政策“放水到田”。二是开展保障措施落实协商。通过协商,对红色风险群体、黄色预警群体和绿色放心群体分别采取政策扶持、产业项目、稳岗就业、兜底保障等方式进行帮助,保障群众持续增收。三是开展重点保障协商。通过协商,对全县12户困难户和7户三类人群进行结对帮扶,分别提供500至1000元的资金和产业就业等方面的支持,走访慰问老党员、三类人群、生活困难群众40户,开展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政策宣传1200余次,争取定点单位帮扶专项资金20万元,对通村路、通组路及危险路段进行维护修缮。


“三项特色”成效显著


  人民至上有特色。一是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化解作为开展政协党建引领强社会治理促乡村振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开展工作。二是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走深走实作为开展政协党建引领强社会治理促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方式,村干部、驻村干部每人每月主动发现并为群众解决一件以上急难愁盼事,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到村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三是把开展群众性协商作为每一项群众工作开展的前置条件,充分征求民意,听取群众想法和意愿,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组织群众全过程参与,接受群众全过程监督。

  民主协商有特色。一是协商机制高度融入。实施党支部联建、定期协商联络等机制,建立了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多网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让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干群关系不断改善,基层治理成效明显。二是协商内容更加丰富。围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组织广泛的群众协商,推进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三是协商方式更加多样。个体问题采取走访协商、网络协商等方式,群体性问题采取“院坝协商”“场坝协商”“田坝协商”等方式,以最方便群众、最有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群众协商。

  依法依规有特色。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在进一步增强村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意识,推进严格依法办事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法治素养,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商机制。协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过程中,做到内容合法、程序合规,依法调解、协商化解,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寨、大事不出村,协商来解决”。三是依法依规制定《村规民约》。在《村规民约》制定中严把法律关,形成了“我制定、我承诺,我签字、我执行”和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