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六军团西征在贵州的现实启示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是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起侦察、开路作用的先遣队,在约80天(其中在贵州36天)的征程中,连续行军作战,跨越5000多里(其中在贵州1600余里),战胜了湘赣桂黔四省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付出重大代价,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交给的战略任务。
1934年10月16日,为掩护军团主力安全转移,红18师师长龙云率领的红52团400余人,被数倍于红军的湘桂黔军围困在三面临河一面绝壁的困牛山上。由此,演绎了中国革命史上悲壮的一幕——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壮举。面对凶残的追兵,红军抢占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由于红军连日征战,少弹缺粮,战斗力大打折扣,为使队伍突围,留下部分红军指战员阻击追敌,师长龙云率领其余红军指战员突出重围,后在岑巩县不幸受伤而落入敌手。而留下负责掩护的红军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被逼到悬崖边,红52团团长田海清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了不误伤夹杂在敌军中的百姓,宁死不做俘虏,红军指战员将枪砸毁,毅然集体纵身跳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赞歌。红52团在困牛山的激战,为红六军团主力胜利突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红六军团悲壮的西征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现实启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将士,那种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善于斗争的忠诚无畏,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惧风险的牺牲精神,维护中央、服从指挥、团结统一的大局意识,服务群众、爱护人民、以人为本的高尚情怀。
一是对党忠诚、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他也指出:“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无私者无畏,无畏者才能担当、能斗争。担当和斗争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在红六军团西征途中的困牛山战斗中,红军将士在生死关头,没有一个人叛变,没有一个逃兵,奋勇突围、英勇激战、威武不屈,以对党绝对忠诚之心,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换来了红六军团的绝处逢生。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入党时“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红六军团西征将士敢于担当、善于斗争,无论坎坷艰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站得稳、靠得住。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面对严酷无情的自然环境,面对绝地断粮等生死考验,红六军团按照中央指示,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为了掩护主力红军的安全撤离,红18师师长龙云率领部分红军将士以敢于担当、善于斗争的勇气,孤军奋战,出色地完成了牵制敌兵,策应红六军团主力突围的任务,集中表现了他们的无畏担当。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我们依旧面临各种各样的斗争和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切实做到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善于斗争,关键时刻站得出、攻关之际冲得上、危急关头顶得住、形势严峻打得赢,勇做发展的“干将”、改革的“闯将”、攻坚的“猛将”。
二是坚定信念、不怕牺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他也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同样也是红六军团西征将士的政治灵魂。他们几经挫折却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他们心中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红六军团西征时正处盛夏酷暑时节,又征途漫漫。为了战胜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难险阻,红六军团付出了巨大牺牲。困牛山集体跳崖的革命先烈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才会慷慨捐躯、舍生取义,才会义无反顾、抛洒热血,用生命诠释理想信念,用鲜血印证初心使命。木黄会师后,红二、红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发动湘西攻势,成功牵制了10倍于己的国民党兵力,并给敌人以重创,用行动践行了不惧风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斗争仍然不会少,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因此,我们更要充分发扬红军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惧风险的牺牲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是维护大局、团结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他也强调:“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红六军团西征是事实上的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拟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退出中央苏区,寻找立足点开辟新的根据地统一的军事部署。其具体行动,乃至细微末节均受命于中共中央直接指挥,从属于中央红军总战略。红六军团西征是遵照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电令,在军政委员会领导下,肩负为中央红军转移探路、寻找红二军团的艰巨使命,踏上征途的。红六军团与红三军木黄会师后,根据中央指示,结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为开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以及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我们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听从党的指挥,使中国共产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是服务群众、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群众中蕴藏着战胜敌人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早在红军创建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把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项任务。红六军团西征期间,始终保持红军做群众工作的任务,不论战斗多么紧张,都利用一切机会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党建政,建立群众武装。红六军团进入贵州黄平县旧州城后,住寺庙、祠堂、会馆,在得到群众同意后才住到老百姓家里。老百姓家里住不下,有的战士就躺在屋檐下。虽然红六军团在旧州城内只待了两天,但是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买卖公平,对群众态度和气,不打人、不派款、不拉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损坏群众的东西,还帮群众做了打富豪开粮仓救济贫民、保护民族工商业等好事。广大群众为红军的模范行动所感动,在红军离开旧州时,工商业户和群众纷纷募捐敬献红军。爱护人民、以人为本在革命先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困牛山革命先烈在深陷重围时,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宁死不愿误伤被敌军抓去充当人盾的老百姓。他们朝天开枪,最后砸烂枪支,悲壮地跳崖牺牲。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我们要肩扛赤诚为民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走在一起、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征永远在路上。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区建设工程,发扬光大红六军团西征在贵州的精神,加强对红六军团西征在贵州时期的红色遗址遗迹遗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领袖嘱托、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干净担当、勇闯发展新路,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执笔:刘毓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