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籍和音乐成就丰富多彩人生
——叶小文畅谈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
□本报记者 万里燕
编者按:
6月26日,由黔南州政协主办,惠水县政协承办的“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阅读活动在惠水好花红镇举行,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指导组副组长、著名文化学者叶小文受邀作《天下谁人不读书,到了政协书更香》专题讲座。
叶小文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读书与音乐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讲座旁征博引、内涵深刻,既有理论上的分析阐释,也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充满浓厚的人文情怀,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知识的熏陶,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是叶小文讲座的开端之语。叶小文于2016年2月卸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领导职务(正部级),现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可谓真正的曾“居庙堂之高”;虽说目前在全国政协的工作依然在一线,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处江湖之远”,但毕竟比之前的领导岗位轻松多了,叶小文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深耕他最爱的两件事——读书和音乐。
读书无尽意
“做人,要读书。”叶小文认为,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对一个人能够达成怎样的人生至关重要。
怎么做一个好人?要读书。“为什么读书便能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钱穆说,“假如我们诚心想学做人,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
怎么做一个摆脱平庸的人?要读书。“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以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怎么做一个高人?要读书。习近平同志说:“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怎么做一个新人?要读书。叶小文认为,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而要善于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中,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创造性地读书。
“读书,要读懂读透。”叶小文引用朱熹《观书有感》中所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小文认为,若是读书到了这样的境界,该是何等的明了开朗,通达畅快!
白天走干讲 晚上读写想
多年前,叶小文曾听一位基层干部说过:“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当时觉得既朴素、准确又富有深意,后来,他一直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受益良多。
白天走干讲,就是要走下去、干起来、讲出水平。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 走,不仅要开动双脚,还要开动脑筋,不能走马观花。干,就是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小文说:“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讲,是领导干部向人民群众讲解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组织群众的重要手段。能不能讲、会不会讲,往往体现出一个领导干部的水平。
晚上读写想,就是要耐心读、勤于写、创造性地想。过了学生时代,进入社会,通常大家都会很忙,没有专门的时间读书,也没有老师、父母督促着读书,就看自己愿不愿挤出时间读书。叶小文的经验是,即使白天工作再忙,睡前总能挤出一点时间。不用太多,半小时至一小时,关键是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读书可以带你进入另一个美妙的世界。这也是一种休息——从读书中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内心的愉悦,是灵魂的休养生息。读书是学习,写作就是创造,是建立在读书基础上更高级的思想的反馈形式。写,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最后是“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走干讲与读写想,相辅相成。读写想是坐而思,走干讲是起而行。“白天光阴似金,最宜多走多干多讲;夜晚沉寂幽静,更适勤读勤写勤想。坚持走干讲,才能读得透、写得深、想得远;不懈读写想,才能走得实、干得好、讲得准。”叶小文就这样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座右铭,年复一年。2016年,叶小文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但“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精神却没有“退休”。几年来,叶小文笔耕不辍,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新华文摘》等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文章。
到了政协书更香
2020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启动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的讲话中说,政协委员是最善于读书的群体,是最能把书读好的群体。两年多来,叶小文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指导小组”副组长、“‘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漫谈群’保障组”组长,每天到线上的读书群体中,督学、劝学、导学,讨论、切磋、交流,从不间断。政协委员读书,网上共读共享,构成了读书活动的新样式、新平台、新常态、新境界。
“政协读书是有组织的读书,能够广泛交流、深入讨论是政协读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之一。”叶小文介绍,全国政协有34个界别,有各领域专家学者、行业翘楚和部门骨干,天下谁人不读书,但能够在这样条件下读书的组织并不多。活动开展以来,网上政协书院书香四溢,广大政协委员书卷常开,在书群中碰撞思想火花,展开思想面积,收获了许多学习思考成果,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读书故事。可谓“灯阑漏尽报更迟,正是诸公晓诵时。唤得迷魂叩经典,黄鸡唱彻有新诗。”
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既有浓浓的书香味,又有鲜明的政协味,两年多来已形成政协特有的读书文化,先后开设120余个读书群,97%的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其中,发言量超过42万条,浏览量超过244万人次,已成为全国政协的重要履职品牌。“当了半辈子‘官’,到政协后天天读书,果然有焕然一新的感受了;也做过一点学问,到政协书院天天读书,真感到焕然一新了。”叶小文谦称自己是各读书群主的“店小二”,跑堂吆喝之余经常驻足观望,时而有感而发,积累百篇,集腋成裘,汇总成书。目前叶小文已在“政协委员读书笔记”系列丛书中出了三本书:一是《“书香政协”百日漫游》(中央党校出版社),二是《处处书友遍地书》(中国文史出版社),三是《读书漫谈群一年日记》(人民出版社),还将出版第四本《小文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说起我与音乐的缘分,我想它是伴随我一生的。尤其是在我人生的每个重要阶段,都有音乐陪伴。”叶小文这样谈及人生另一个重要的爱好——音乐。
叶小文在国家宗教事务局任局长的时候,时值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37个国家的佛教高僧齐聚中国,他就想,能不能举办一场佛教交响乐音乐会,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人类的心灵原是相通的。欧洲经典的交响音乐既然如此成功地演绎过人类‘无情世界的感情’‘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其基本理论和作曲技巧,为何不能为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创新所借鉴呢?”后来,他按照这一理念,找到作曲家唐建平先生,创作了交响乐《神州和乐》,又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来担任指挥,最后由深圳交响乐团等联合演出。除了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演出外,叶小文还带着乐队到广州、上海等地进行了演出,引起了热烈反响。
叶小文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任党组书记和第一副院长后,又重拾昔日爱好大提琴演奏。后来在机缘巧合下,组建了一个乐团“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这个“三高”无关健康指标,而是指这个乐团大多由将军、部长、教授等担任高级职务的人员组成,再加上合唱团,有将近200人。叶小文被推荐为团长,并带领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过两场音乐会。
再之后,叶小文退出领导岗位,以北京、天津等地的原“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团员为骨干,新增数名教授,又组建了一个“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还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叶小文依然被推荐担任团长。如今,这个业余乐团已经在100多所大学进行了150多场演出;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来华演出时,作为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也很高兴地应邀在北京合演了一场。一个大学生看了演出还当场赋诗:“堪忆昔年往事,扶社稷,勋绩良多。韶华逝,青丝华发,未敢忘忧国。”叶小文欣慰地说:“我们不就像蒲公英吗?满头白发了、成熟了,就变成蒲公英的种子飞到祖国的各地去,再长出新的蒲公英。”
在讲座的最后,叶小文为在场观众表演了大提琴独奏曲《萨丽哈之歌》,这首大提琴独奏曲是著名音乐人黄小龙先生根据歌曲《萨丽哈最听毛主席的话》改编的,乐曲明快、活泼,表现了新疆姑娘热爱劳动,向往美好生活的欢乐场景。叶小文的演奏音色柔和、浑厚丰满,让在场观众无不沉浸于美妙的乐声之中。演奏结束后,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这掌声,不仅是对叶小文不远千里带来的精彩讲座的感谢,更是对如叶小文一般精神崇高、修养丰富、涵养深厚的以读书和音乐不断充实人生的奋进者们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