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3144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5-31

微 光 的 心 愿

  

□陈义亭


  2022年4月1日,肆虐全球两年之久的新冠病毒输入偏安一隅的兴义,打破了兴义往日的宁静。

  疫情就是险情。兴义市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抗疫指挥部发出指令,各相关部门人员迅速集结,力争用最短的时间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链条。

  当天晚上11时30分左右,医院住院病人已关灯休息,病房十分安静,只有值班医生还在书写病历。“叮铃、叮铃、叮铃”,一阵急促的电话响起,“喂,你这里是兴义杏林肛肠专科医院吗?我是兴义市卫健局,抗击新冠疫情,需要你院紧急派出两名医生、护士参与。”

  值班医生很快把情况电话告知刚回家躺下休息的冉进宝院长。疫情就是命令,来不及多想,冉进宝三两下穿上衣服,跟爱人打了声招呼就出门,一边发动汽车,一边给下了班的杨红平医生、肖清护士打电话,叫他们赶紧准备一下,马上开车接他们去抗疫指挥部报到。

  凌晨12点多,在郊区10公里外的万峰林悦山酒店,冉进宝把两位医护人员送到了抗疫指挥部。

  返回家的途中,冉进宝依然牵挂着刚到抗疫指挥部的医护人员,打电话叮嘱他们,既要圆满完成抗疫任务,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身体。

  那晚,冉进宝翻来覆去。

  往常,都是在电视上看各地抗疫报道。如今,山城兴义全域行动起来。

  4月2日晚上10点半左右,医院电话再次响起,市卫健局通知,需要医院再增派一名医生到兴义市敬南镇海子村,参加抗疫。接到电话,冉进宝热血涌动:“请示领导,我是兴义杏林肛肠专科医院院长冉进宝,我申请亲自驾驶救护车前去增援……”

  接下来,冉进宝以最快的时间安排好工作,马不停蹄地奔向了离城区25公里的敬南乡镇。其时,他11岁的小儿子感冒还发着高烧,也来不及告知八十有余的老父母,只短短一个电话,让爱人照顾好家人。没曾想,这一出门竟是半个月时间。

  防疫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到达敬南镇政府时已是凌晨两点,几百号人悄无声息,等待命令,陆续赶来的几十辆救护车有序排在空旷地带集结。

  很快,冉进宝就领到了任务——闭环接送划定邻近村寨村民进城看病治病的患者。划定的接送范围内有几百上千的人口,其中需要纳入接送治病的特需患者还不在少数。冉进宝和雄武卫生院的刘医生,用两辆救护车,轮流闭环接送特殊治病的村民。

  清晨6点半钟,一缕阳光洒在海子村的黄桷树树梢上,冉进宝接到指令,运送一位慢性尿毒症的村民,前往州人民医院肾内科做血液透析。穿上防护服的冉进宝,如同着上军装,成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白衣战士,载着病人开始了一天的战斗。

  需要接送的村民信息一条一条反馈到冉进宝和刘医生的手机上,因抗疫要求,跑一趟,一人一车,至多一位家属陪护,因此接送任务一旦开始,几乎没有可以稍微停歇的时间。

  新冠疫情这个特殊事件来到自己面前,部分群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比如从州人民医院烧伤科接回海子村的一位97岁老人,是由60多岁的儿媳妇照看,忽然出现的闭环管理,亲人们插不上手,面对高龄的老母,一筹莫展,就怕有点闪失,背负不了责任,一路上都在给家人打电话,情绪失控。看在眼里,听在耳里的冉进宝,一边开着车,一边对家属说:“不要着急,现在我们就是你的家人,我们会和你一起照顾好老人,请放心。”车到了村里家门口,拾级而上,尚未痊愈的老人被冉进宝温暖地背在背上,进了家里,轻轻地把老人放在了床上,“你们一点都不要担心,我是医生,这几天我都会抽时间过来给老人换药。”安顿好病人,安慰好家属,穿着“大白”的冉进宝又得去执行下一趟运送任务了。

  海子村毗邻的必亮村,名字起得诗情画意,喀斯特地形比较突出,路窄、坡度大,好几个回头弯。这天傍晚时分,村组里的一位产妇要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返回家中,还没吃饭的冉进宝主动与刘医生说:“这一趟我去。”

  两个小时后,冉进宝平安地将产妇接回

  了家里。“这一趟,必亮村的路段开得后怕——转一个弯,来来回回得打四、五把盘子。救护车太大太长了,骑在高高的坡道上蚁行,稍有差错,后果不敢设想。”回到待命区,“腿都是软的。”但冉进宝挺住了。

  从4月4日早晨6点开始的接送病人工作,直到4月5日凌晨两点,把到州医院进行肾透析的村民转送回村才结束,足足有17个小时。仅这一天,两人共接送人员48趟次。

  歇了下来,密闭的救护车就变成了临时的小家。脱下穿了一天的防护服,冉进宝这才发现,身上穿的毛线衣,都可以拧出水来了。“浑身像散了架,但是心里舒服得很,只想一件事,就是把指挥部安排的运送工作做好。”

  4月7日中午,冉进宝接到指挥部通知,高山村寨里一名两岁的小男孩被狗咬伤,惊恐的孩子大哭不停,家长十分着急。迅速到达寨里的冉进宝,接上小孩,镇定地开车赶往城里指定医疗机构注射狂犬疫苗、处理伤口。在路上,冉进宝一直温和的和孩子说话,安抚孩子的情绪。孩子和家人在冉进宝的细致关怀下,情绪慢慢平复。晚霞隐去,救护车平安回到高山村,小孩的爷爷奶奶,隔着车窗使劲地朝他挥手,表达感谢。

  医生,就是天使。冉进宝没有食言,一直惦记着海子村的97岁老人。老人在一周前取火时摔倒在自家灶台旁,背部Ⅲ度烧伤,面积达30×20平方厘米。闭环管理期间,众多子女插不上手,只有一个儿媳妇在身边。此后的几天里,不管再怎样忙,冉进宝都会找出时间,带上药箱,耐心地给老人换药,老人的伤口一天天有了起色。对此,老人和儿媳都十分感激,直把冉进宝当成了亲人。

  有一天晚上,同在海子村参与抗疫的老哥,朝着冉进宝说:“你的干劲大哩,看你每天忙个不停。”

  可不是吗?中国的抗疫总方针就是“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无数个冉进宝们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到了抗疫前线后,喝自来水、吃简单饭菜,冉进宝意识到疫情突发后,各方准备不足,物资出现了暂时的紧缺。于是,冉进宝主动捐款,并打电话给医院办公室负责人,组织捐赠矿泉水及生活物资。在他的带动下,他的朋友们,也纷纷主动提出捐送物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月15日,兴义市抗疫指挥部统筹近半个月的全力抗疫,经过专家评估,“4.2疫情”没有外溢,疑点全部“扑灭”,兴义山河无恙。抗疫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直接参与抗疫的3230名各组人员撤出战斗,兴义解除封控,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又呈现出往日的生机。

  海子村的村民得知抗疫战士要离开了,十分不舍。参加抗疫的几十辆救护车沿公路右侧一字排开,望不到尽头。车上挂起了凯旋的横幅,兴义市敬南镇政府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欢送仪式,救护车驾驶员伫立在车旁,接受问候,每一位参战人员都收到了兴义市敬南镇政府的感谢信。

  此刻的冉进宝,心潮起伏。他大学毕业后入职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普外科,14年来,刻苦钻研业务,颇有心得。两年前,机缘巧合,走进了兴义杏林肛肠专科医院,并且爱上了肛肠学科,成为这家医院的法人。秉承“诚信、求实、为民”的服务宗旨,冉进宝带领兴义杏林肛肠专科医院全院员工规范化工作,多次得到主管部门领导好评。

  2022年4月6日,冉进宝被吸纳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此时,冉进宝正奋战在抗疫的火线上。他曾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作为一名卫生界的知识分子,没有追求与理想,人生就会碌碌无为,农工党人和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就能够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面对新冠疫情,冉进宝嘴里挂着一句话:“没有国,哪有家?新冠病毒都来到我的家门口,我必须参加抗疫战斗,争取早一天结束疫情,让老百姓安心过上好日子。”

  冉进宝掷地有声的家国情怀,让他普通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在中国医护队伍中,有千千万万的冉进宝,他们像一束束微光,为了同个心愿而汇聚,终将散发出一片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