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四个机制” 创新“五带一办”
——碧江区政协着力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甘舒梅 徐礼
今年以来,碧江区政协以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为载体,探索在政协委员队伍中组建临时党组织,建立管理、考核、激励、帮带“四个机制”,创新“五带一办”举措,实现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凝共识,着力推进了政协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健全“1+7”组织体系 凸显政治引领功能
以区政协各委员活动工作组为单位,设立1个临时党总支和7个临时党支部,将区政协委员中的中共党员编入各党支部,建立起组织架构。明确临时党支部属于功能型党组织,以组织学习、教育引导、政治引领和开展组织生活等方式,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政协委员充分履职。临时党支部既不发展党员、不收缴党费、不接转党组织关系、不选举党代表,也不按“三会一课”的时间和频次开展党支部活动,原则上结合委员视察考察、全体会议等时机,每个季度组织召开具有政协特色的党员大会和主题党日活动,多形式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探讨交流和协商讨论等活动。临时党支部中的党员委员组织关系按“一方隶属、双边活动”的原则,接受原单位党组织和政协临时党组织双重管理,既正常参加所在单位党组织活动,又接受临时党总支教育管理并参加所在临时党支部活动。
目前,已组织召开临时党组织全体党员会议1次、专题党课1堂,结合铜仁党员活动日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1次,73名党员委员积极参与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智慧校园信息技术建设、城市卫生服务站建设等调研视察23人次,参与主城区沿江步道建设、社会适老化改革、智能公交站台建设、天然气管网建设、小区物业管理、0-3岁托育建设等专题协商78人次。
建立“四个机制” 提升“两个全覆盖”质效
建立管理、考核、激励、帮带四大机制,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
建立日常管理机制。理清区政协党组和临时党总支、临时党支部以及党员委员之间管理关系,强化党组织内部建设。
建立双向考核机制。临时党支部结合党员委员参加政协各类会议、学习培训、考察视察等活动和日常履职情况,每年开展1次履职测评考核,考核情况每年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反馈。同时,临时党支部每年要与党员委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联系不少于2次,将党员委员的政治表现、发挥“一岗双责”情况,以及参加组织生活情况,作为党员委员评优选先的重要内容。
建立联系帮带机制。要求每名党员委员至少联系1名党外委员,每年联系党外委员不少于4次,定期向党外委员传达党的文件和会议精神、通报情况、协商工作、指导履职,动员邀请参与党支部活动,加强委员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管理工作,指导推动党外委员学习和履职。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履职考核排位靠前的,优先推荐为年度优秀政协委员人选,在区政协全会上通报表扬,对考核排位靠后的进行约谈,限期整改。目前,已建立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台账,73名党员委员采取一对一谈心谈话、电话微信联系、实地走访及委员活动等多种形式联系党外委员120余人次,党外委员参与临时党支部活动60余人次。
推行“五带一办” 引领党员委员“当标兵”
明确各临时党支部要结合委员履职活动统筹开展组织生活,防止“活动过于频繁”让党员委员抵触,防止党建与履职“两张皮”等现象,以开展委员履职活动为载体,通过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加强政协委员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和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要求党员委员始终把党员身份作为第一身份,做到“五带一办”(带头讲政治、讲学习、讲责任、讲团结、讲纪律,每年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件以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忠诚干净担当。
目前,73名党员委员已全部完成到社区报到,下沉基层了解社区民情、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诉求,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委员自发参与值班值守和志愿服务活动60余人次,并率先发起疫情防控工作慰问和物资捐赠行动,带动其他委员参与慰问捐赠行动108人次,捐赠金额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