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在基层一线 履职在群众身边
——罗甸县政协搭建“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黄光慧
去年以来,罗甸县政协认真贯彻落实《政协黔南州委员会关于开展“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方案》,以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为目标,不断丰富拓展协商形式,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在乡村一线搭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和“党小组+政协委员+网格员+联户长”庭院协商为主的“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有效把政协协商移至基层、来到群众身边。
高规格搭建平台
规范搭建平台。聚焦“请你来商量”和“在政协协商”的工作定位,按照“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急议”的原则,在乡镇和村,按照组织规范、场地规范、制度规范、议事规范、流程规范的要求,建立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在网格一线,依托现有的“铁三角”基层治理模式,把政协委员下沉到网格,搭建“党小组+政协委员+网格员+联户长”庭院协商议事平台。
强化党的领导。县、乡分别成立了“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镇党委副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担任 “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主任,党小组组长担任“党小组+政协委员+网格员+联户长”庭院协商议事组长,确保党的领导充分体现在协商议事各个环节。
突出工作联动。出台了《罗甸县“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规则》,细化了成员单位、乡镇、村及党小组、政协委员、网格员、联户长在协商议事活动中的职责任务,并将协商成果落实情况纳入督查考核项目,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常态。
高标准规范运行
构建闭环管理机制。按照“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要求,制定“选定协商议题、制定协商方案、开展协商调研、围绕议题协商、落实协商成果、协商成果反馈、材料整理归档”的协商议事流程,构建“精选议题、调研沟通、协商讨论、意见汇总、成果转化、落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
扩大履职覆盖范围。将政协委员分片下沉至乡村,对“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活动进行联系指导,重点收集社情民意、梳理和把关协商课题、开展协商调研、做好协商服务和跟进协商意见落实等,把政协委员履职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
明确参与协商主体。按照“众人的事由众人来商量”的要求,把乡村干部、党小组组长、网格员、联户长、行业部门责任人、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利益相关方代表作为协商议事成员,并把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到“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上来,让基层治理工作由“干部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转变。
高质量协商议事
聚焦重点精准选题。聚焦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以政协委员、网格员和联户长收集的社情民意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主确定议题。其中,“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重点选择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议题进行协商,“党小组+政协委员+网格员+联户长”庭院协商议事平台重点选择邻里矛盾纠纷等方面的议题开展协商。
严格程序会议协商。聚焦群众诉求和期盼,在充分调研掌握情况、弄清症结、把握政策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协商会议,由各方代表聚焦议题有序发表意见,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搁置争议。能够达成共识的议题,现场签字认可形成决议;对于协商未达成共识的议题,经同级党组织同意,可安排再次协商。
督促跟进落实成果。达成共识的协商成果通过公示后,属群众履行的义务,由村党组织督促落实;属乡村承办的事项,由乡村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属行业部门办理的事项,由参与协商的委员督促其按规定办理。同时,县政协还通过“回访”“通报”等形式对协商成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有力地保证了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目前,县政协“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向基层延伸覆盖了10个乡镇和部分村、居和网格,不仅把政协工作的触角延伸至村组一线,而且通过民主协商机制,先后协商化解了一批基层治理难题,得到群众和相关利益主体的认可,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