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6期 本期3127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4-27

赋能大开放 共筑新高地

  

——贵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政协力量

  

□本报记者 田锦凡

 

  致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贵州,正加快向南“出海”的步伐。

  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为黎平、从江、榕江三县提供20条惠政支持,促其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域协作,打造全省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

  “黎从榕”是贵州南下大湾区的前沿阵地、大湾区沿贵广高铁和厦蓉高速入黔第一站。此举旨在助推贵州更好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及新发展格局,培育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点,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探索经验和路径。

  这是一脉相承的接续行动。2016年,贵州获批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今年初,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从“试验区”到“新高地”,印证了贵州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黔山情牵粤海愈加蹄疾步稳。

  山高海阔,志同道合。在贵州由山入海、走向深蓝的进程中,政协力量依托履职特色和独具优势,增添了大有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动能。

  

主动对接 亲力亲为

  “政府不止介绍工作,还用车免费送我们来,真的太感谢了!”从榕江县到佛山市务工已4个月的石达明激动地说。去年12月,100余名村民经当地政府推荐、指导及安排,搭乘免费专车南下广东务工,如今已在各自岗位上驾轻就熟。

  这是全方位深化粤黔协作交流的内容之一。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支持广东与贵州建立更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在两省政协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中,首要即为推进劳动力就业合作。

  粤黔频牵手,政协早行动。壬寅开年第一周,省政协主席刘晓凯便率队赶赴广州,出席两省政协深化交流协作座谈会并见证签约。他希望在新的发展阶段,两省政协深化履职交流、深化委员企业投资合作、深化人才和劳务协作帮扶、深化珠江流域协商协作,更好发挥在助推粤黔东西部协作交流、助力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立足粤黔过往合作基础,上述协议颇具看点:发挥委员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两地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结合委员专家学者多、智力密集的特点,推动更多两省委员所在科研机构、优质高校及医院等建立结对关系;围绕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联合组织两省委员、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调研、考察及协商等;促进结对市(州)、县(市、区)政协加强协作,推动商(协)会组织及企业家交流交往,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机制……

  谋定立动,走深走实。在粤期间,刘晓凯一行深入广州、佛山等地企业学习考察,出席广东省贵州商会(联盟)迎新年会并致辞,寄望商会发挥独特优势、积极牵线搭桥,大力宣传和推介贵州,招引更多企业家朋友汇聚并投资贵州,广泛凝聚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贵广高铁入黔第一城、正谋划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主阵地的榕江县,是刘晓凯的乡村振兴联系点。1月8日,他还亲临该县在粤招商引资活动现场,见证了其与当地7家企业签订意向投资协议。

  促对接,情意切。今年以来,刘晓凯两次率队到榕江县调研,均强调要抢抓粤黔东西部协作重大机遇,力推招商引资、以商招商,深化劳务就业帮扶合作,更积极主动地对接融入大湾区。

 

加快融入 上下发力

  时值春耕季,榕江县车江坝区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正忙着整地、铺膜、种植、管护。这个全省鲜有的万亩大坝,依托气候、土壤等先天条件及便利交通,已成为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而在黔东南州,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对口帮扶的佛山市已推动创建3个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并设立11个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专区,去年累计采购及助销农特产品近30亿元。

  山海协作,产业先行。为推动“黎从榕”打造贵州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各级政协委员聚焦于此,发挥优势从不同层面助力。

  利用全国两会高端平台,全国政协常委、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胡国珍建议,国家在扶持项目、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湾区轻工业向贵州有条件的脱贫地区转移,打造一批产业化联合体,并将扶持政策与联农带农效果挂钩,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更多就业和增值收益机会;将“黎从榕”的农林、文旅等产业发展融入大湾区相关规划,更好引导大湾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向“黎从榕”聚集,助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文旅产业发展,面向大湾区打造高品质的后花园、果蔬园、养生园。

  省政协委员、黎平县旅游发展办公室主任刘丹则认为,“黎从榕”是大湾区入黔及至大西南的通衢要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生态、文旅等资源富集,以其为核心区推动全州、全省快速融入大湾区3小时经济圈,优势明显、“钱”景可期。

  据此,她向今年省两会提交提案建议,由省里细化政策措施,支持“黎从榕”打造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康养旅游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绿色生态食品供应基地“一区三基地”;将“黎从榕”区域性建设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重点支持榕江至融安高速公路、黎平机场改扩建、都柳江航电一体化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委员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如今,这些“点子”在前述《实施意见》中均已体现——产业转移示范区、生态旅游康养区、双向开放先导区、共同富裕试验区四大战略定位,将赋能“黎从榕”与大湾区融合发展、互联互通,进而提升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内外开放 凝智聚力

  共建产业园区88个,到位资金63.14亿元;引进落地企业481家,到位资金224.21亿元;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49个,销售贵州农产品、特色手工艺品174.14亿元……这组亮眼数据,彰显了过去一年粤黔协作不断深化的成果。

  山海联动,再闯新路。为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大湾区建设,探索“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支持粤黔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从单向帮扶转向协作共赢,山海深化合作正迎来更广阔天地。

  “要抓住粤黔协作新机遇,从点滴入手,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住港省政协常委、香港贵州联谊会名誉副会长程燕说。继去年提交《必须全要素引进、两头在外,做好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助力“黔货出山”,推动贵州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提案后,今年她又提出了“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为目标,借力东西部协作,助推贵州乡村振兴开新局”的建议。

  一直以来,香港都是贵州的重要贸易伙伴。住港省政协委员、香港裕华国货董事总监余伟杰为此建议,通过省属大型国企在香港设立驻港公司增强两地联系,全力配合“黔货出山”“引金入黔”行动,为贵州布局境外业务夯实基础。

  内引外联,风劲扬帆。为打造贵州对外交流的“空中桥梁”,省政协委员、贵州新贵视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新建议设黔湾快线,全面加强与大湾区互通互联;发挥航空促进贸易辐射带动作用,实现高质量多方“引进来”、高水平辐射“走出去”。为吸引更多港澳资本入黔,住港省政协委员、香港宏基国际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温竑平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组建“贵州省驻粤港澳招商分局”,积极探索互联网外资招商工作。着眼人才大汇聚,省政协委员、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杨震环则建议打造人才新高地,创新模式、细化措施,广纳大湾区贤才……

  不道云海深,携手向未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在此间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强调,要全力推进内外开放,“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贵州扩大开放合作的主攻方向,全力推动粤黔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深化与香港、澳门的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