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夜郎故地从历史深处走来
□李万军
在云贵高原之东,长江携北盘江,与一路穿峡而来的珠江,在乌蒙山与苗岭山脉的衔接地带深处,形成“三江戏万山”的奇观美景,展现出画廊铺在大地上,盆景绣在山城中的画面——这就是“画廊六枝·盆景山城”。
从高空俯瞰,六枝犹如一只雄鸡,站在崇山峻岭之中,身在桃花山脚,立于牂牁江岸,头饮黔中湖水,尾连贵安新区,正昂首向远方振翅欲飞。
沿着城中心蜿蜒的黄果树瀑布上游六枝河岸缓步前行,不经意望向拔地而起欲与四周青翠群山媲美的一座座高楼,心中是满满的期许;站在车如流水的高速路、高铁进出站口,想起以前出行难的情景,你会不由自主地生发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要想更好的品味六枝,就一定要了解六枝的历史。走进六枝记忆·三线建设产业园,一张张生动传神的照片,一件件会说话的文物,会把你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热血沸腾的岁月,你会感觉“千军万马战六枝,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激情岁月浮现眼前。
当年,数以万计从全国各地奔涌而来的工人、解放军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在这穷乡僻壤“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开始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生涯。他们战风雨、斗酷暑、啃馒头、喝山泉,硬是把躲藏在深深岩层之中的一块块乌金刨出来、抠出来,输送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
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六枝特区,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六枝特区,六枝特区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城市。近年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引导下,六枝特区厚植生态底色、守护绿水青山,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并以城区“三线文化”为轴,辐射东、西、南三个方向,以三片带动所辖乡镇一体发展。一时间,桃花山脚、牂牁江岸、阿珠河边、黔中湖畔,红旗猎猎,人如潮涌,当年如火如荼的三线建设场面,在这片土地上再次上演。房前屋后、田间地角、山上山下,刺梨、茶叶、樱桃、核桃、车厘子、猕猴桃,一棵棵果树列成队,从河底排到山脚,再从山腰漫向山顶;养身温泉、康养休闲、民族风情体验等一个个从大山里冒了出来,像珍珠似翡翠,吸引了周边县区游客慕名而来;以红色为主色调的水塘寨、采摘体验为主的龙泉、民族风情为主陇戛、传统村落为主的戛陇塘等村寨,让周末度假的游人趋之若鹜。
《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牂牁江景区是夜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聚居着30多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各异,自然风光独特。景区位于六枝西部,距六枝城区67公里,总面积57.6平方公里,以夜郎名胜、郎岱古镇等古夜郎文化和牂牁江峡谷风光为主。
一览宽宽的牂牁江,从千山万壑中奔腾而过,冲刷而成的奇岩怪石,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牂牁古国和夜郎古国都邑的神秘和魅力,也是猎奇探险、攀岩漂流、体验布依风情的胜地。在景区夜郎王室后裔的木城村,家家煮酒、户户熬糖,浓郁的木城布依风情,加上热带蔗林风光,使牂牁江景区充满了神秘诱人的色彩。
在六枝东北部、距离六枝特区36公里的大山深处,这里是长角苗的故乡,世居其土的是一支不足5000人的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支系。这一苗族支系的妇女用一支木制长角以及亡故祖先的头发伴之以黑麻毛线束成发簪,装束极为奇特,又被称为“长角苗”。 据说发髻盘得越大则越美。这巨大的发髻只在盛装时方“登场”,平日里,女人们头上都挂着雪白的大木角。
梭戛长角苗风情景区于1998年由中国与挪威国政府合作共同修建,拥有中国第一座露天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博物馆保存了长角苗的服饰头饰、生活用品、节日仪式用品等,全面地展示了长角苗一族的文化与生活。长角苗寨依山而建,土墙茅屋,原始古朴,纺纱织布,画蜡刺绣,飞针走线缝制美丽的衣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风民俗保持完整,民族文化浓郁,堪称人类历史活化石,是领略长角苗奇风异谷,研究人类民族学和国际间合作的露天生态博物馆群发展的科考旅游胜地。
春到六枝,山城山花烂漫,醉人的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当地人民幸福的生活与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