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圈子茶”“出圈”
——黔南州政协挂职干部的“黔茶出山”之道
□姜来
高山云雾出好茶,黔山秀水育佳茗。在黔南州政协对点帮扶乡镇——贵定县云雾镇,当地所产的云雾茶,因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在古代曾作为“贡茶”每年进贡给朝廷。史书《乾隆贵州通志》《续遵义府志》就曾记载:“云雾茶为贵州茗品之冠,岁以充贡”。
“云雾茶品质优良,特别是当地鸟王村所种的‘鸟王种’,茶多酚与氨基酸比例适宜,滋味醇厚、香气浓烈,因‘贡茶’之名一度享誉四方。但近年来,贵定云雾茶缺乏自身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出现了‘茶香也怕巷子深’的情况。”贵州苗叶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长群告诉笔者,云雾贡茶,特别是“鸟王种”,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而一旦离开了贵州,外地人对此茶便知之甚少。这导致了茶中“珍品”的交易大多限于熟人买卖,让云雾贡茶成了名副其实的“圈子茶”。
有好产品,却不能“出圈”。州政协下沉到基层担任云雾镇党委副书记、云雾镇谷丰村第一书记的李思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作为一名政协挂派干部,李思贤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政协“娘家人”的作用。
时间回溯到2017年,李思贤跟随州政协有关领导多次赴贵定县调研茶产业发展,深入分析当地茶产业存在的问题。调研组除撰写了调研报告外,还就黔南的茶树种质资源编撰成书,书中便有涉及云雾“鸟王种”内容。
“贵定县云雾镇目前茶产业发展所遇瓶颈有三:一是茶青品种不一,有福鼎大白、也有‘鸟王种’和当地群体种,导致成品茶品质不稳定。二是龙头不强,云雾茶生产大多是小企业自给自足,将手上的几亩茶青卖光为止,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的意愿不强烈。三是市场不广,虽然‘圈子’内的熟人愿意购买‘头春’‘头采’的云雾贡茶,但由于市场不广,导致大量夏秋茶无人问津。”李思贤告诉笔者。
问题已清、对策已明。李思贤认为,云雾贡茶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品牌,亟需由政府牵头,一是提升茶园管护水平,统一茶叶标准。二是鼓励小企业抱团,培育龙头企业,擦亮云雾贡茶的“金字招牌”。三是打通省外销售渠道,让当地夏秋茶有用武之地。
说干就干,为实现这个目标。去年,李思贤首先争取州政协乡村振兴帮扶资金30万元,用于铁厂村210亩生态茶园进行提质升级,专注做“好茶”“干净茶”。今年以来,他又争取州政协补充帮扶资金63万元,助力云雾镇建设茶青交易市场。“茶青交易市场的建立,将使茶农以‘贵定云雾贡茶’这个整体品牌对外销售茶青,同时对所有茶青进行农残抽检,对茶青交易价格进行合理指导,坚决杜绝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行为的发生,为贵定云雾贡茶品牌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云雾贡茶是看得见的‘干净茶’,应该主动‘走出去’。”李思贤说,下一步,他将借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通过镇党委积极联系广州市海珠区,先期打开广州茶叶市场,彻底改变云雾贡茶“小圈子”现象,真正实现“黔茶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