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306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2-24

让慰问更有温度

  

□彭宇

 

  年关将近,慰问成了各级机关忙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往年的工作情况来看,不少地方、单位、部门开展慰问,主要是送钱给物,而通过慰问问出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和对我们工作有益的意见建议等方面重视不够。慰问工作不能浮于表面,得从实际效果上下功夫。慰问说到底需要关注慰问谁、慰问什么、怎么慰问三个问题。

  慰问谁?大家可能会说,德高望众的人、做出贡献的人、取得成就的人、基层干部、一线工作者、困难群众等,都是应该慰问的对象。这样理解当然也没有错,但是还有一些人也特别需要慰问,现实生活中容易被忽视。有些生活并不困难的群众,他们需要的不是米面油,而是有其他合理合法、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他们自己难以解决的,十分需要党和政府关心、关爱、关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慰问应该是慰问那些最需要帮助和应该关心的人。基层组织在开展走访慰问工作之前,应该做好摸排工作,为那些长期存在想解决而又未得到解决的困难群众送出“量身定制”的慰问。这对开展慰问的人来说,也许做的只是一件小事,但对那些需要帮助的被慰问者而言就是最好最大的帮助。

  慰问什么?送钱给物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慰问方式,对于不知道被慰问者的需要和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当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但对于有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群众就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方式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为那些需要党和政府帮助解决问题的群众送去解决问题的“大礼包 ”,比常规意义上送一些米、面、油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解决这些问题才是他们最急、最忧、最盼的。走访慰问更多的应该是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即使少数困难问题不一定马上能解决,只要我们给群众解释清楚,后期跟进,有序解决,相信群众也是理解和满意的。

  怎么慰问?慰问确实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充分尊重被慰问对象的感受和尊严,特别是一些小孩、学生,他们自尊心很强,需要必要的保护和爱护,不要随意用镜头将他们向社会公开。慰问者能轻车简从的就不要大张旗鼓,最好静悄悄去,静悄悄回。能与慰问对象促膝长谈的,就多拉拉手、说说话、谈谈心,听听他们的心声,问问他们的需要和想法,然后给予政策上的咨询、心理上的疏导、谋划上的指导、措施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诚意和善意。千万不能说几句话、拍几张照、握一下手,情况还没有搞清楚,问题还没弄明白,就离开,这样很容易让群众觉得慰问不过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慰问要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用心、热心、贴心,如此才能让群众满意,同时打开老百姓的“话匣子”,虚心听取意见建议,改进我们工作中的不足。

  总的来说,慰问要多注重“问”。只有在细节上多下功夫的慰问才是群众最需要的,传递出的爱才更有温度,工作中的成效才会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