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047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1-26

“数智赋能”提升提案质量

  

——省政协打造“政协提案工作大数据平台”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省政协提案委

 

  近年来,省政协积极探索将贵州大数据先行先试优势转化运用到提案工作中,着力打造集工作、学习、交流、管理于一体的“政协提案工作大数据平台”,突出“数智赋能”,提升提案形成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有力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截至目前,该平台已覆盖所有省政协委员、省直部门单位、市(州)党委政府。2020年以来,通过平台收到提案1646件,经审查立案1566件,已全部完成办理,办结率100%。该平台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荣获“优秀项目”奖。

  

突出源头赋能 提升提案形成质量

  在委员端,除常规的政策速递、信息推送、撰写助手等功能,着力构建“三个机制”,推动提案形成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构建“数据共享”机制。在平台内置智慧服务、智能管理、智能分析、综合评价、决策辅助、档案管理基础功能,以及数智精灵、提案撰写助手、智能承办助手等特色应用。同时,不断增强系统数据采集能力,打通系统与贵州“一云一网一平台”数据通道,通过系统智能采集全国和各地政协公开的提案工作相关数据、我省党委政府各部门工作相关数据、官方媒体最新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等,进一步丰富“提案智库”内容。针对提案者建言历史、关注领域、专业特长的“画像”分析和个人需求定制等情况,实现系统信息资源对提案者的个性化服务,切实打通提案者知情明政常态化通道。

  构建“提案附件”机制。实行“无调研、不提案”制度,在平台提交提案功能设置中,要求提案者必须对是否经过调研或论证作出明确和说明;对没有附调研、论证情况或说明的提案,平台智能识别后发出提醒,形成了“要提提案,事先调研”的工作机制。在遴选重点提案时,优先考虑经过调研后形成的提案,有效避免了不调研不论证就提提案的问题。2020年以来,遴选列入重点督办的提案调研率达100%。

  构建“一键查重”机制。依托贵州“一云一网一平台”海量数据,特别是近十年来省政协所有提案数据和网络公开的其他省区市提案数据,在委员“主动查重”的基础上,平台对提交的提案进行“强制查重”,智能比对识别后,对同一届次相似度超过80%的提案作出“审核不予通过”的处理和提醒,有效避免了“提案雷同”和“简单抄袭”。2020年以来,通过平台识别比对出雷同提案26件,对查重不合格的提案及时反馈提案者,形成倒逼机制,督促提案者集中精力打造精品提案。

  

突出过程赋能 提升提案办理质量

  在承办端,除常规的提案签收、办理沟通、办理回复等功能外,着力推行“三化”办理,推动提案办理由“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

  办理“清单化”。承办单位签收提案时一并签收该提案的“建议清单”,必须对照“建议清单”逐条进行办理,最后按照办理复文要求逐条规范填写,形成“答复清单”,并且针对每条“建议清单”按照“已经落实”“纳入计划落实”“留作参考”等类别注明建议采纳落实情况,有效避免了办理答复“答非所问”和“蒙混过关”,切实推进提案所提问题建议得到解决和采纳的比例逐年提高。今年已达到70%,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3个百分点。

  分析“智能化”。针对承办单位职责任务及提案办理历史情况等,对承办单位进行“画像”,结合提案内容分析,进一步提高提案承办单位智能化推荐的准确度。针对办理中情况较为复杂和办理难度较大的提案,由系统在往届办理案例和全国范围内搜索同类提案办理情况、相关政策规定等的关联性推送,协助承办单位办好提案。

  沟通“全程化”。倡导“办前沟通”“办后沟通”,保证“办中沟通”。在面商、座谈、调研、电话、网络等沟通方式中,无论是“面对面”还是“端对端”,必须有“沟通情况记录”并附佐证材料上传平台,方能通过平台智能识别验收,有效避免了提办双方“互不了解真实想法”的问题。在办理过程中,对没有落实“两个必须”(必须对照“建议清单”、必须有“沟通情况记录”)要求的办理复文,平台智能识别后进行提醒并同步推送到提案管理单位,进行人工干预,形成倒逼机制,督促承办单位努力办出实实在在的效果。2020年以来,提案办理沟通率达到100%,见面协商占比率超过30%。

  

突出结果赋能 提升提案服务质量

  在管理端,除常规的知情明政、提案方向、统计分析等功能外,着力用好目标考核、评选表彰“指挥棒”并督促落实,推动提案服务由“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

  纳入“目标考核”。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省直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并同步将“提案办理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深度嵌入平台功能,让平台严把第一道“评价关”,智能收集判断提案工作各环节任务完成情况,不受人为干扰地作出定量评价,给出对应考核分值,结果最终与各单位的绩效、奖金等切身利益挂钩,有效解决了“提案办理工作刚性约束不够”“各单位不太当回事”的问题。

  用好“评选表彰”。将省政协优秀提案、先进承办单位和提案工作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列为国家批复贵州省保留的评选表彰之一。将评选办法和具体指标细化落实到平台功能中,依据评价标准,在平台上同步开展提、办、服“三方互评”,即委员对办理结果作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评价,承办单位对具体提案质量作出“高、较高、一般”评价,主办单位对会办单位配合情况作出“好、较好、差”评价,结果作为年度推荐评选和届次表彰的重要依据,有效解决了“提案工作激励不足”“赏罚不明”的问题。十二届省政协以来,采取年度评选、届次集中表彰的方式,拟表彰省政协优秀提案200件、先进承办单位50个、提案工作先进个人30人。

  倒逼“整改落实”。在人工介入的“第二道关口”,对每项评价特别是差评的,及时以管理部门的名义附上具体意见和整改要求,反馈相关单位和人员,形成倒逼机制。2020年以来,先后对第一次办理委员表示不满意的80多件提案,督促承办单位继续与委员深入沟通进行二次办理,经过二次办理委员满意率达到100%,督促大家共同把提案服务工作做细、做精、做实,推动提案工作服务由“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