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寒露”
□陈赫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日带寒意,故名“寒露”。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一场秋雨一场寒,越来越明显的冷感,逐渐占据了主导。此时,大概唯有那些独属于寒露的美食,方能把温暖放进人们的心底。
“淡中滋味少人知,带雪锄来寄所思。”寒露是吃山药的季节,山药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它既可以当蔬菜食用,也可以作为中药材,有着非常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山药属于薯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钙、钾、钠、镁、铁、锌、铜等多种矿物质。山药可以同时滋补很多脏器,对人体十分有益。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老话常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天正是鲜藕上市的时候,且营养极为丰富。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很好的开胃止渴、清心清热的功效。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寒露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多吃一些清心的食物,去秋燥再合适不过了。
“嫩白碧绿叶清莹, 秉暑凌霜任雨风。”萝卜在民间一直有“小人参”的美称,据《本草纲目》记载,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中医认为,白萝卜色白属金,对应五脏中的肺,其性甘平味辛,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热、便秘、吐血、气胀、食滞、消化不良、痰多等。而且萝卜是一种性温的食物,在这个寒凉的时节里,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何妨夜压黄花酒,笑擘霜螯紫蟹肥。”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寒露以来,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螃蟹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治胃气,促进消化,适当的食用螃蟹可以消毒,还可以补充一定的能量。螃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如氨基酸、钙、铁、锌、钾、维生素等,可以促进人体的修复,有滋养的功效,还能提高免疫功能。螃蟹还可以防癌抗癌,降低血脂,维持人体的血磷血钙的水平。秋风送爽,一只美蟹,再配合一小碟姜醋,堪称绝味。
气凝香枫,晚月若澜,愁容伤岁,润物空言。寒露就是这样,带着自己的秉性,来到了人间造访。每一颗滑落的露珠里,蕴含的都是生活的热情,让我们唤醒味蕾里住着的记忆,一起去迎接最美的时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