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
本报讯 (记者 王吟) 9月23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十三五”期间,我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57.8万人,城镇化集中安置183万人,建成住房46.5万套,整体搬迁自然村寨10290个,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城镇化安置比例最高的省份。
据介绍,今年以来,省生态移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安排,持续加大力度、强化工作保障,确保后续扶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强化组织保障,强化监测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强化落实保障。
今年,省生态移民局修订完善了《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健全工作调度协调、检查联动等机制,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清单,确定了124项具体工作措施。
为有效巩固搬迁脱贫成果,省生态移民局通过建立三项机制,加强对搬迁群众、搬迁家庭特别是搬迁劳动力的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出台了《省生态移民局关于健全防止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性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将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低于6320元的家庭纳入监测帮扶范围。
截至目前,省生态移民局已累计统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5亿元。会同省发改委、农发行贵州省分行签订《三方协议》,计划五年内投入不低于200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今年以来,已争取到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累计发放贷款86.91亿元支持各地后续扶持。
据悉,我省从四个层面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进情况开展考核督促,确保全覆盖。一是将省直有关部门推进后续扶持工作情况纳入省直机关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进行年度考核。二是将各市(州)、县推进后续扶持工作情况纳入各地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绩效考核内容。三是组织对市、县进行抽查核查,对有成效的开展激励表扬,在资金分配、项目支持方面给予倾斜。四是省委省政府督查室、省纪委省监委、派驻纪检组、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等,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级推进后续扶持工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和督促检查,保证政策和责任的持续落实。
我省在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体系)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做深做实各项工作,推动实现了“五个转变”,即推动就业产业由保脱贫向全面提质增效转变;推动公共服务由保基本向全面提档升级转变;推动社区治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推动文化服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推动基层党建由抓覆盖向全面引领转变。
从第三方抽样调查来看,搬迁群众搬迁后人均增收2548元,群众就业的结构更加合理、范围更加广泛,收入水平逐步提升。